《中醫詞典》解釋「污血脅痛」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污血脅痛
污血脅痛,為中醫病證名,指因瘀血(又稱「污血」)凝滯於脅下所致的脅部疼痛。此證多由跌打損傷、外力撞擊,或因氣滯血瘀、久病入絡等導致瘀血停留於脅下,阻礙氣血運行,從而引發疼痛。
病因病機
- 跌僕損傷:《金匱翼》卷六提到:「污血脅痛者,凡跌僕損傷,污血必歸脅下故也。」外傷導致脈絡受損,血溢脈外而成瘀,瘀血滯留脅肋,不通則痛。
- 氣滯血瘀:肝主疏泄,若情志不暢,則肝氣鬱結,氣行不暢而血瘀,進而凝滯脅下。
- 久病致瘀:若氣虛或陽虛推動無力,血液運行遲緩,或久病入絡,血行不暢,瘀血漸生。
臨床表現
- 脅痛特徵:脅肋刺痛或脹痛,位置固定不移,夜間疼痛加劇,遇寒或按之則痛甚。
- 兼症:可伴隨午後發熱、喘促氣逆、面色晦暗、唇舌青紫,或見皮膚瘀斑。
- 舌脈: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脈象短澀或沉弦而搏指。
治法
以活血祛瘀、通絡止痛為主,常用方劑如下:
- 雞鳴散(《證治準繩》):適用於瘀血內阻,痛有定處者,方中主藥如桃仁、紅花、大黃,逐瘀通絡效佳。
- 復元活血湯(《醫學發明》):專治跌打損傷瘀留脅下,以柴胡疏肝,大黃、桃仁逐瘀,當歸、紅花活血。
- 血府逐瘀湯(《醫林改錯》):適用於氣滯血瘀型脅痛,以桃仁、紅花、川芎、赤芍等行氣活血化瘀。
鑒別診斷
- 死血脅痛:為瘀血重症,病程較久,疼痛頑固,需重用破血逐瘀之品。
- 跌僕脅痛:專指外傷所致,多有明顯受傷史,結合活血化瘀及續筋接骨之法。
- 肝氣鬱結脅痛:疼痛走竄不定,與情緒相關,治以疏肝解鬱,如柴胡疏肝散等。
相關典籍
《金匱翼》《證治準繩》《醫林改錯》等均有論述,強調瘀血致病及活血化瘀的重要性。治療時需辨明瘀血輕重,配合行氣、溫通或補益之法,以使氣血調和,疼痛得解。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