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醫家<鄔廷謀>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清代醫家鄔廷謀,字硯亭,具體生平籍貫已不可詳考,其醫學造詣主要載於所撰《醫學撮要》一稿,然該書未能刊行流傳,殊為憾事。考其時代背景,正值清中期溫病學派興盛之際,醫家多宗葉天士、薛生白之說,鄔氏醫論或亦受此學風影響。
《醫學撮要》雖佚,然據清代醫籍著錄慣例推測,此類「撮要」體例著作,多輯錄臨證心得與理論精要,可能包含脈法辨證、方劑加減等實用內容。清代同類醫著如《醫學心悟》、《醫學實在易》等,皆重視陰陽五行與臟腑經絡理論,強調「四診合參」,鄔氏著述或亦循此脈絡。
觀其命名「硯亭」之字,可窺其儒醫背景。清代醫家多承「不為良相,便為良醫」之志,鄔廷謀可能兼通經學與醫理,其學術思想或融會《內經》基礎理論與臨證實務。此時期醫家尤重「辨證求因」,在治療外感熱病方面,發展出衛氣營血辨證體系,鄔氏醫術當亦不離此範疇。
值得留意者,清代「撮要」類醫著常涉及本草藥性配伍,如《本草撮要》便詳述藥物歸經。鄔氏著作雖未傳世,然參酌時代特徵,其內容可能包括常用方劑如四君子湯、六味地黃丸等古今名方之化裁應用,並結合當時盛行的溫病治療思路,對銀翹散、清營湯等方或有發揮。
惜史料闕如,未能詳考鄔氏具體學術貢獻,然其名列醫林,足證當時確有醫術實踐。清代地方醫家往往承襲家學或師傳,鄔廷謀之醫學思想,想來亦根植於傳統中醫理論體系,兼採歷代醫家精華而成。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