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醫家<巫妨>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巫妨,又稱巫方,為中古時期著名醫家,相傳為堯帝之臣。其人精研醫道,尤擅診斷,能以醫術判別生死,為古代醫術之重要代表人物。

據傳,巫妨曾著有《顱囟經》,此書為早期中醫兒科專著,專論小兒頭部診療之法。顱囟乃嬰幼兒頭骨未合之處,古醫家視其形態、波動為診病關鍵,用以判斷小兒健康與疾病趨勢。該書雖未見傳世,然其名見於後世醫籍,足見其於中醫兒科發展之影響。巫妨之術,可能與古代「望診」密切相關,通過觀察頭囟形色、大小、凹凸等變化,推斷臟腑氣血盛衰,此亦符合中醫「司外揣內」之診斷思想。

在傳統中醫學中,巫妨被視為早期兒科醫學之先驅。其理論或涉及小兒「純陽之體」、「臟腑嬌嫩」等生理特質,並可能提出相應調治之法。後世《諸病源候論》、《千金要方》等醫籍論及小兒病時,雖未直接引用巫妨之言,然其對顱囟診法的重視,或間接受《顱囟經》遺意影響。

此醫家之記載,亦反映古代「巫醫同源」之文化背景。巫妨名號中的「巫」字,暗示其可能兼具巫者與醫者雙重身份,此與商周時期巫覡掌握醫藥知識的歷史脈絡相符。後世中醫理論體系漸趨獨立,然巫妨等早期醫家之實踐經驗,仍為傳統醫學發展奠定重要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