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無名穴」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無名穴

無名穴為經外奇穴之一,首見於《針灸孔穴及其療法便覽》。其定位於後正中線,第二、三胸椎棘突之間,屬督脈循行區域,鄰近身柱穴與陶道穴。此穴雖未被收錄於傳統十四經穴系統,然其在癲狂等神志病症的治療中具有一定功效。

定位與取穴
無名穴位於脊柱區,當第二胸椎棘突與第三胸椎棘突之間的凹陷處。取穴時可囑患者俯臥,沿後正中線觸摸,於第二胸椎下緣凹陷處定穴。

主治功能
無名穴主治癲狂等神志疾患。中醫理論認為,癲狂多與痰火擾神、氣血逆亂相關,而督脈為「陽脈之海」,總督一身之陽氣,無名穴所在之位可調節督脈氣機,疏通陽氣,從而醒神開竅。此外,此穴鄰近肺俞、心俞等背俞穴,故亦可能間接影響心肺功能,進一步調和氣血。

刺灸方法
針刺無名穴時,常採用略向上斜刺之法,深度約0.5至1寸。灸法則可選用艾炷灸3至5壯,或艾條灸10至20分鐘。通過針刺或艾灸刺激此穴,可激發督脈經氣,調和陰陽,以達治療之效。

理論探討
無名穴雖屬經外奇穴,然其定位與督脈關係密切。督脈上行入腦,總絡諸陽,與神志活動密切相關。此穴之作用機制,或與調節督脈氣血、影響腦神功能有關。此外,第二、三胸椎區域亦與心肺相應,刺激此穴可能通過調節上焦氣機,間接影響心神,從而緩解癲狂症狀。

無名穴之應用體現了中醫針灸「以痛為腧」與「經驗取穴」之特色,雖其具體機制有待進一步研究,然臨床實踐中確有一定療效,值得深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