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無嗣」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中醫名詞「無嗣」詳解
無嗣概述
「無嗣」一詞出自清代醫家陳士鐸所著《辨證錄·受妊門》,指無子孫後代而後繼無人之狀況。在中醫範疇內,此概念與「不孕」密切相關,然其語義範疇更廣,不僅包含生理上無法生育之情形,亦隱含家族延續之中斷,反映古人對宗嗣傳承之重視。
病因病機
天癸失衡
中醫理論中,生殖功能與「天癸」密切相關。《內經》有云:「女子二七而天癸至」、「男子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無嗣」之症常見於天癸生成不足或運行失常者。
五臟失調
- 腎精虧虛:腎藏精主生殖,腎精不足則影響生殖之精形成。
- 肝鬱氣滯:肝主疏泄,肝氣鬱結則影響沖任二脈之通暢。
- 脾虛濕盛:脾運失常,濕濁內生,阻滯胞宮。
經絡失和
沖任二脈與生殖功能直接相關:
- 沖脈失養則血海空虛
- 任脈不固則胎孕難成
- 帶脈弛緩則胞胎難繫
證型分類
腎虛型
- 腎陽虛:畏寒肢冷,性慾減退,月經後期
- 腎陰虛:潮熱盜汗,經量少而色紅
氣血兩虛型
- 面色萎黃,月經量少
- 經期延後,質地清稀
痰濕阻滯型
- 體形豐腴,帶下量多
- 月經不調,質地黏稠
血瘀型
- 經行腹痛,經色紫暗
- 舌質紫黯或有瘀斑
歷代醫家論述
明代張介賓《景岳全書》言:「種子之方,本無定規,調經種子,須分陰陽。」指出調經為治本之法。
清代傅山《傅青主女科》提出「十年不孕」專篇,強調「夫婦必須雙治」,顯示古人已認識受孕須雙方配合之理。
元代朱震亨《丹溪心法》認為:「肥盛婦人,不能成胎,謂之軀脂滿溢,閉塞子宮,宜行濕燥痰」,對痰濕型無嗣具獨到見解。
相關概念區辨
「無嗣」與「不孕」在概念上有所重疊,然有以下區別:
- 無嗣:強調家族傳承中斷之結果
- 不孕:側重於臨床生育能力障礙
「無嗣」與「絕嗣」亦有所不同,後者多指完全喪失生育能力之狀態。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