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無虛虛」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無虛虛,中醫名詞,治療學術語。指一種治療原則。出《素問.五常政大論》。凡氣血不足,機能衰退的虛證,忌用瀉法或攻法,以免重傷元氣而加重病情。

《素問.五常政大論》原文:

虛則補之,實則瀉之,熱則寒之,寒則溫之,輕則重之,重則輕之,緩則急之,急則緩之。虛則補之,蓋無虛虛之理也。

這段話的意思是,虛證要補,實證要瀉,熱證要用寒涼,寒證要用溫熱,輕證要重用,重證要輕用,緩證要急用,急證要緩用。虛證要補,但不能補得太過,否則會傷及元氣。

無虛虛,就是指在治療虛證時,要注意不可補得太過,以免傷及元氣。

無虛虛的臨床應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在治療氣虛證時,要注意不可補得太過,以免傷及脾胃。
  2. 在治療血虛證時,要注意不可補得太過,以免傷及肝腎。
  3. 在治療陰虛證時,要注意不可補得太過,以免傷及心肺。
  4. 在治療陽虛證時,要注意不可補得太過,以免傷及腎陽。

無虛虛的應用,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而定,不可一概而論。如果患者的虛證比較嚴重,可以適當補充一些補益藥物,但要注意不可補得太過。如果患者的虛證比較輕微,可以通過飲食調理和生活方式的改善來緩解症狀,無需使用藥物治療。

無虛虛是一種重要的治療原則,在臨床應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使用補益藥物時,一定要注意不可補得太過,以免傷及元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