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無陽證」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無陽證,中醫名詞,證名。陽虛不能作汗之證。《傷寒論大全》卷四論「頭痛發熱,項脊強,惡寒無汗,用發汗藥二、三劑,汗不出者」,乃「陽虛不能作汗,故有此證,名曰無陽證。」治宜再造散。

無陽證,是指陽氣虛弱,不能發汗的證候。其主要表現為頭痛發熱,項脊強,惡寒無汗,用發汗藥二、三劑,汗不出。

無陽證的病因,主要是由於感受外邪,損傷陽氣,或因久病傷陽,或因年老體弱,陽氣不足所致。

無陽證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點:

  1. 頭痛發熱:由於陽氣虛弱,不能固表,外邪侵入,上犯頭面,故見頭痛發熱。
  2. 項脊強:由於陽氣虛弱,不能溫煦肌肉,故見項脊強。
  3. 惡寒無汗:由於陽氣虛弱,不能固表,外邪侵入,故見惡寒無汗。
  4. 用發汗藥二、三劑,汗不出:由於陽氣虛弱,不能發汗,故用發汗藥二、三劑,汗不出。

無陽證的治療,以補陽為主。常用方藥有再造散、四逆湯、附子理中湯等。

再造散由附子、乾薑、白朮、甘草組成。具有溫陽散寒、回陽固表的功效。主治陽虛外感,惡寒無汗,頭痛發熱,項脊強。

四逆湯由附子、乾薑、細辛、炙甘草組成。具有回陽救逆、溫經散寒的功效。主治陽虛寒厥,四肢厥冷,脈微欲絕。

附子理中湯由附子、乾薑、白朮、甘草組成。具有溫中補陽、健脾益氣的功效。主治脾陽虛弱,中氣不足,腹痛泄瀉,四肢不溫。

無陽證的預後,一般較好。如果及時治療,大多可以治癒。但如果病情嚴重,治療不當,則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後果。

無陽證的預防,主要是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在寒冷的季節,要注意增添衣物,不要過度勞累,以免損傷陽氣。如果出現頭痛發熱、項脊強、惡寒無汗等症狀,要及時就醫,以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