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醫家<吳光霽>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吳光霽

生平與著作
吳光霽,字月譚,金元時期醫家,具體生卒年與籍貫不詳,活躍於中國醫學承先啟後之際。其著作《傷寒一覽方》雖未被廣泛刊行流傳,然據醫學史料推測,內容或承襲《傷寒論》框架,針對外感熱病之診治進行歸納與發揮,反映金元醫家對傷寒學說的臨床實踐。

學術背景與時代影響
金元時期為中醫學術爭鳴之盛世,吳氏所處時代恰逢寒涼(如劉完素)、攻邪(如張從正)、補土(如李杲)、養陰(如朱震亨)等流派興起。雖吳光霽生平記載有限,然其《傷寒一覽方》之書名,隱含對張仲景《傷寒論》之系統化整理意圖,或融合當時醫家對六經辨證的新見解,屬傷寒學派支流之延伸。

傷寒學貢獻推論
「傷寒」於中醫理論中泛指外感熱病,吳氏著作若以「一覽」為名,可能側重方證對應之簡明實用性,類似同期朱肱《類證活人書》之風格,結合脈象、證候與方劑應用,提供臨床速查。元代醫家多受宋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影響,吳書或亦收錄部分時方,反映宋元之交傷寒治療的方劑演變。

後世評價與佚失可能
該書未見行世,可能因刊刻有限或散佚於戰亂,然其存在說明金元時期傷寒研究之多元性。明清醫籍如《醫籍考》偶提及此書,視為元代傷寒文獻之遺珠,若內容曾影響地方醫派,則具區域性醫學史價值。

小結
吳光霽雖史料殘缺,然其名與著作《傷寒一覽方》仍標記金元醫學在傷寒領域的探索,可窺見當時醫家致力於理論與臨床結合之風貌。其學術定位或許介於經典詮釋與實證醫學之間,反映中古醫學承變之過渡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