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醫家<吳嘉言>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吳嘉言(1507-?1585年),字梅坡,分水(今浙江桐廬)人。世醫出身。嘉言益精於醫,並被薦入太醫院為吏目。嘗著有《醫經會元》,創製有心、脾、腎三種方,詳察病機、運氣、標本,有獨到見解。又有《針灸原樞》、《醫學統宗》等,均未見傳世。其子學易,亦以醫名。
吳嘉言是明代醫家,字梅坡,分水(今浙江桐廬)人。世醫出身。嘉言益精於醫,並被薦入太醫院為吏目。嘗著有《醫經會元》,創製有心、脾、腎三種方,詳察病機、運氣、標本,有獨到見解。又有《針灸原樞》、《醫學統宗》等,均未見傳世。其子學易,亦以醫名。
吳嘉言的《醫經會元》是一部醫學著作,共分三卷,內容包括醫學理論、診斷、治療等方面。在醫學理論方面,吳嘉言提出了“三焦為一身之主”的觀點,認為三焦是人體氣血運行的通道,是人體生命活動的中心。在診斷方面,吳嘉言提出了“望聞問切”四診法,認為四診法是診斷疾病的重要方法。在治療方面,吳嘉言提出了“辨證論治”的治療方法,認為要根據患者的病情,辨明病因、病性和病位,然後再進行治療。
吳嘉言的《醫經會元》是一部重要的醫學著作,對後世的醫學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吳嘉言的《針灸原樞》是一部針灸學著作,共分三卷,內容包括針灸的理論、方法、穴位等。在針灸理論方面,吳嘉言提出了“氣血為用,經絡為形”的觀點,認為氣血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基礎,經絡是氣血運行的通道。在針灸方法方面,吳嘉言提出了“以經取穴,以穴配經”的針灸方法,認為要根據經絡的走向和穴位的分布,選擇合適的穴位進行針灸治療。在針灸穴位方面,吳嘉言提出了“十二經脈、奇經八脈、十二原穴、八會穴、五腧穴、十五絡穴、八十九穴”的針灸穴位分類,為後世的針灸臨床提供了重要的參考。
吳嘉言的《醫學統宗》是一部醫學著作,共分三卷,內容包括醫學理論、診斷、治療等方面。在醫學理論方面,吳嘉言提出了“陰陽為本,五行為用”的觀點,認為陰陽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基礎,五行是人體臟腑、經絡、氣血等的組成要素。在診斷方面,吳嘉言提出了“望聞問切”四診法,認為四診法是診斷疾病的重要方法。在治療方面,吳嘉言提出了“辨證論治”的治療方法,認為要根據患者的病情,辨明病因、病性和病位,然後再進行治療。
吳嘉言的《醫學統宗》是一部重要的醫學著作,對後世的醫學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吳嘉言是明代著名的醫學家,他著有《醫經會元》、《針灸原樞》、《醫學統宗》等醫學著作,對後世的醫學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吳嘉言的醫學思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吳嘉言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整體,各個臟腑、經絡、氣血等相互聯繫、相互影響,只有在整體的認識下才能對疾病進行正確的診斷和治療。
第二,吳嘉言提出了“三焦為一身之主”的觀點,認為三焦是人體氣血運行的通道,是人體生命活動的中心。
第三,吳嘉言提出了“辨證論治”的治療方法,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