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醫家<吳景賢>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吳景賢為隋代醫家,其生平籍貫史料記載不詳。據《隋書·經籍志》所載,吳氏著有《諸病源候論》五卷,並附目錄一卷。此書與巢元方主編之《諸病源候論》同名,學界存有二說:一者認為吳氏或參與巢氏醫書之編撰,為合著者之一;二者推測吳氏另著有同名醫籍,惜已亡佚,此說尚待後世考證。

考《諸病源候論》乃中醫首部系統論述病源證候之專著,內容涵蓋內、外、婦、兒、五官等科,共分六十七門,載列一千七百三十九種病候。其論述以「諸病之生也,皆由風寒暑濕,飲食男女,虫獸災傷,非由鬼神」為要旨,體現隋唐時期中醫對病因病機之科學認知。書中尤重「證候學」發展,詳述各病之臨床表現與病理機制,並載「導引法」等外治技術,對後世中醫辨證論治體系影響深遠。

若吳景賢確為獨立著者,則其學術思想當與巢氏相近,重視臟腑經絡理論與外邪內傷之辨證關係。隋唐醫家多承襲《黃帝內經》理論架構,並結合當時臨證經驗發展脈學與方劑學。吳氏可能在此學術背景下,對傷寒、溫病、雜病等證候分類有所創見。然因文獻闕如,其具體醫學貢獻仍待新史料出土方能進一步論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