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外纏喉風」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外纏喉風
外纏喉風為中醫喉科病名,屬「纏喉風」之一類,以頸項外腫為主要特徵,又稱「陽毒喉風」。本病多因火毒熾盛,上攻咽喉所致,其症急劇,屬中醫「喉風」中之重證。

病因病機

  1. 火毒蘊結:過食辛辣厚味或外感熱邪,鬱而化火,火毒上衝咽喉。
  2. 痰熱壅滯:火毒灼津成痰,痰火互結,阻塞氣道,加重腫脹。
  3. 氣血壅遏:熱毒燔灼,氣血沸騰,外發為頸項腮頷之腫脹。

臨床表現

  • 咽喉症:咽喉紅腫劇痛,甚則潰腐,吞嚥困難。
  • 外腫特徵:腫勢蔓延至腮頷、頸項,皮膚焮紅灼熱。
  • 全身症:發熱惡寒、胸悶氣促、呼吸短促(古稱「鼻扇張」),甚則目睛外突。
  • 舌脈:舌紅絳、苔黃膩,脈洪數或滑數。

古籍論述

清代《咽喉經驗秘傳》指出:「陽毒喉風身發熱,腫連頭項目睛突,氣粗短促鼻扇張,主去痰涎方可治。」強調痰熱壅盛為關鍵病機,治當以化痰瀉火為先。

治療原則

瀉火解毒,消腫散結,佐以豁痰通絡。

  • 主方
    • 普濟消毒飲(《東垣試效方》):黃芩、黃連、陳皮、玄參、柴胡、桔梗等,清熱解毒、疏風散邪。
    • 清咽利膈湯(《外科正宗》):適用於兼有大便秘結者,通腑瀉熱。
  • 加減
    • 腫甚加蒲公英、紫花地丁增強解毒之力。
    • 痰多氣喘加膽南星、竹瀝以化痰開閉。

相關病證辨別

  • 纏喉風:泛指咽喉腫閉之急症,外纏喉風屬其分支,以外腫為辨證要點。
  • 鎖喉風:症見喉關緊閉,湯水難入,較外纏喉風更危篤,多伴痰鳴窒塞。

中醫外治法

  • 吹藥:選用冰硼散錫類散吹喉,清熱止痛。
  • 針刺:刺少商、商陽出血,瀉肺胃之熱。

外纏喉風屬急症,古籍稱「走馬看喉風」,提示其病勢迅疾。中醫強調辨火毒與痰熱之輕重,方能對證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