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瘡瘍小便不利」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瘡瘍小便不利

瘡瘍小便不利,為中醫外科常見病證之一,首見於《諸病源候論》卷三十三,指瘡瘍患者伴隨小便排出不暢之症。此症多因瘡毒內蘊,影響膀胱氣化功能,或久病耗傷陰液,導致水道不利。臨床須辨明虛實,分證論治。

病因病機

  1. 熱毒內結:瘡瘍熱毒熾盛,下注膀胱,阻滯氣機,致使小便淋漓澀痛、頻數而黃,屬實證。
  2. 陰液虧耗:瘡瘍日久,耗傷腎陰或脾肺之氣,津液不足,水道失潤,可見莖中澀痛、小便短赤,屬虛證。

證型與治法

1. 熱結膀胱證

  • 主證:小便短赤灼熱,頻數澀痛,或伴發熱口渴,舌紅苔黃,脈數。
  • 治法:清熱解毒,利尿通淋。
  • 方藥:以八正散加減為主,常用藥如瞿麥、滑石、梔子、車前子等。若熱毒甚者,可加黃連、金銀花以增強清熱之力。

2. 陰虛水涸證

  • 主證:小便短少,莖中澀痛,口乾咽燥,舌紅少苔,脈細數。
  • 治法:滋陰補腎,化氣行水。
  • 方藥:選用腎氣丸加減,酌加知母、黃柏以滋陰降火;若兼氣虛者,可用補中益氣湯加山藥、麥冬、五味子,益氣生津。

用藥宜忌

此證須慎用淡滲利濕之品,如茯苓、澤瀉等,以免進一步耗傷陰液。虛證尤當注重調補,不可過用苦寒清利。

相關理論

《外科正宗》提及,瘡瘍與臟腑密切相關,若毒邪內攻,可影響三焦氣化,導致小便異常。治療時需兼顧局部瘡毒與整體辨證,標本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