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外耳癰」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外耳癰

外耳癰是指外耳道皮膚或皮下組織的急性化膿性感染。它通常由金黃色葡萄球菌或其他細菌侵入而引起,並好發於兒童,但成人也可能發生。造成外耳癰的原因包括外耳道皮膚損傷、耵聹栓塞、外耳道炎症和外耳道異物等。外耳癰的臨床表現通常包括外耳道疼痛、紅腫、流膿,以及耳周和耳後的紅腫和壓痛。在嚴重的情況下,還會伴隨全身症狀,如發熱、頭痛、寒戰和全身不適。

治療外耳癰的方法主要是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其中,內服中藥可以使用黃連解毒湯、五味消毒飲等,外用可以使用魚石脂、紫草油等進行外敷。對於嚴重病例,可能需要進行手術切開引流。

外耳癰的預防措施包括:

  1. 保持外耳道清潔,避免外耳道皮膚損傷。
  2. 避免使用不潔的棉簽、挖耳棒等工具清潔外耳道。
  3. 即時治療外耳道炎症、耵聹栓塞等問題。
  4. 即時取出外耳道異物。

外耳癰是一種常見的外耳疾病,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引起嚴重的併發症,例如化膿性中耳炎和蜂窩織炎。因此,一旦有外耳癰的症狀出現,應該立即就醫,以免延誤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