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醫家<王學權>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王學權(1728-1811年)

生平簡介

王學權,字秉衡,號水北老人,清代著名醫學家。原籍浙江鹽官,後遷居杭州。其家族以醫學傳家,尤以其曾孫王孟英成就最為卓著,成為清代溫病學派重要代表人物。王學權生於雍正六年(1728年),卒於嘉慶十六年(1811年),享年83歲。

學術成就

王學權醫術精湛,尤擅長內科及溫病診治,其醫學思想對後世影響深遠。所著《醫學隨筆》為其代表作,後經其子王國祥等數輩增補完善,更名為《重慶堂隨筆》刊行於世。

主要醫學觀點

  1. 溫病學理論:王氏於溫病診治有獨到見解,主張「溫病與傷寒迥異」,強調辨證論治的重要性,此觀點對後來溫病學派的形成有重要啟發作用。
  2. 中西醫理論融合:處於清代西學東漸時期,王學權是較早接觸並嘗試整合中西醫學理論的中醫學者之一,體現了開放的學術態度。
  3. 臨證經驗總結:擅長治療時疫熱病,對發熱性疾病的分類與診治有系統性見解,並記錄了大量有效的臨證方藥。

著作內容

《重慶堂隨筆》內容廣博,包含以下重點:

  1. 溫病診療:詳細論述溫病與傷寒的區別,提出溫病傳變的獨特規律,並記錄多種疫病治療經驗。
  2. 方劑應用:收錄大量臨床有效方劑,包括家傳秘方與個人化裁方。
  3. 診法心得:強調四診合參,尤重舌診與脈診在溫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4. 藥物研究:對常用中藥的性味歸經有深入分析,並記載特殊用法。

學術傳承

王學權醫學思想對其家族後世醫者影響尤深,特別是:

  1. 繼承發展:其子王國祥繼承父業,並將《醫學隨筆》增補完善。
  2. 發揚光大:其曾孫王孟英以其理論為基礎,成為清代溫病學派重要醫家,所著《溫熱經緯》、《霍亂論》等經典醫籍中可見王學權思想的影響。

歷史意義

王學權身處清代中醫學發展轉型期,其著作既保留傳統中醫精華,又體現出對新知的接納態度,在中國醫學史上具有承先啟後的特殊地位。其對溫病理論的探索更為後來溫病學派的成熟奠定了重要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