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醫家<王顏>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王顏與其醫藥著述考略
王顏,五代時期醫家,其生平籍貫未見詳載,然於中醫文獻史中留有纂輯之跡。據史料所記,彼曾假託唐代劉禹錫《傳信方》之名,彙編《續傳信方》一書,另輯有《嬰孩方》,惜二者今已散佚,僅能從後世醫籍引文中略窺片段。
《續傳信方》之內容推考
劉禹錫原撰《傳信方》以收錄民間驗方、臨證實用為特色,而王顏所續之作,或延續此風,廣集五代以前之方劑經驗。從歷代醫書轉引推測,其內容可能涵蓋內科雜病、外科療法等,尤重方藥之簡便效驗。五代戰亂頻仍,醫籍散軼嚴重,此類匯編之作對保存醫藥知識具有重要意義。
《嬰孩方》與兒科醫學發展
《嬰孩方》之輯錄,反映五代時期對小兒疾患的專科關注。隋唐以降,兒科漸趨獨立,如《千金要方》已專設「少小嬰孺方」。王顏此書或收錄嬰孩調護、驚癇、疳積等證治方藥,雖原書不存,然可據同期醫著如《顱囟經》(傳世最早兒科專書)推論其學術取向,大抵承襲唐以前小兒「純陽之體」「易虛易實」之理論基礎。
王顏在中醫文獻學之地位
五代醫家往往託名前賢以廣流傳,王顏冒劉禹錫之名,雖有偽託之嫌,然此舉亦為保存醫方之無奈策略。宋代《證類本草》等著作曾引《續傳信方》內容,如治風疾、瘡瘍諸方,可見其影響力延續至後世。此類輯佚工作,對考據唐末五代醫藥經驗具有文獻鈎沉之價值。
註:王顏之名另見於唐代碑刻史料(如《王顏碑》),然是否為同一人尚待考證。醫史研究中,其著作真偽及與劉禹錫關係仍存爭議,需結合敦煌醫學卷子等出土文獻進一步釐清。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