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醫家<王猷>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王猷

王猷,元代著名醫家,具體里貫未詳。元世祖忽必烈時期(1260-1294年在位),王猷擔任太醫院使一職,主管全國醫政事務。作為當時中醫藥學界的重要代表人物,王猷對元代醫學教育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醫學教育貢獻

王猷在任太醫院使期間,鑒於當時醫學教育的衰落情況,憂心醫學傳承出現斷層。他觀察到當時學醫者普遍面臨「從師乏人」的困境,擔心長此以往將導致醫術失傳,對百姓健康造成嚴重危害。為此,王猷上奏朝廷,詳細陳述設立正規醫學教育機構的必要性。

朝廷採納了他的建議,隨後正式頒佈政令,在全國各路(元代行政區劃)普設醫學教育機構。這項措施開啟了元代官方醫學教育的新局面,為培養專業醫家建立了制度化的管道。

學術背景與影響

元代醫學承襲金代醫學體系,同時受宋朝醫學影響,王猷所處的時代正是這種醫學知識融合的關鍵時期。作為太醫院使,他接觸並整合了當時主要的中醫流派:

  • 傷寒學派:延續張仲景學說
  • 金元四大家:包括劉完素、張從正、李杲和朱震亨的學術思想
  • 本草學:承襲《證類本草》系統

這些醫學理論與實踐構成了王猷發展醫學教育的重要學術基礎。他在太醫院使任內推動的醫學教育體系,不僅培養了大量醫術人才,也促進了當時主要醫學理論的傳承與整合,為後世中醫學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