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王幼孫」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王幼孫(1223-1298年),字季稚,號自現先生,廬陵(今江西吉安)人,為宋代官吏兼醫家。其人秉性篤孝,精究醫理,於中醫藥學尤具造詣。

生平與學術背景

南宋末年,王幼孫曾上書朝廷論述國策,然未被採納,遂潛心醫藥著述。其時醫風崇簡,王氏承襲宋代理學「格物致知」精神,融合臨證經驗,編纂《簡便方》與《經驗方》各一卷。此二書雖未見刊行傳世,然由書名可窺其重視實用、便於民生之傾向,符合宋代方書「簡、便、廉、效」之風尚。

醫學成就與特色

  1. 《簡便方》與《經驗方》
    宋代方書發展蓬勃,如《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影響深遠。王氏所著二書,推測當屬民間驗方彙編,內容可能涉及內科雜病、婦兒疾患等,強調「驗、便、效」之原則,反映其臨床務實態度。
  2. 學術淵源
    王氏醫術或受江西盧陵地域醫學影響。江西自宋以降名醫輩出,如陳自明、崔嘉彥等,重視理論與實務結合。其「自現」之號,隱含儒醫「自明本心」之思,可能融攝儒學「仁心」與醫家「濟世」理念。
  3. 臨床思維
    宋代醫家多參酌《傷寒論》與《太平聖惠方》,王氏或於方劑中兼採經方與時方,尤其注重藥材易得、配伍簡明,符合戰亂時局下民間醫療需求。

歷史定位

王幼孫雖事蹟見載有限,然其著述之名留存醫史,可視為宋元之交儒醫代表之一。其融合儒者濟世胸懷與醫家實證精神,體現了宋代士人「不為良相,便為良醫」之風範。其方書雖佚,然從歷代書目著錄,足證其學曾受時人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