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醫家<王淵>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王淵,字季浩,宋代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士,出身醫學世家。其父王朝弼乃當地著名醫家,淵承襲家學,深得岐黃精髓,於南宋醫林頗負盛名。

家學淵源與學術傳承 王氏一門醫術,奠基於《內經》《難經》經典理論,尤重臟腑辨證與氣血調和。淵得父傳《王氏診訣》,將望色辨舌與脈診合參之術發揚光大,其「三部九候參合術」強調人迎、寸口、趺陽三脈並診,補仲景診法之未備。

臨證特長與醫論主張

  1. 脾胃調治:承東垣之說而有所發揮,創「昇陽化濁湯」,以升麻、柴胡配伍蒼朮、茯苓,治濕困中焦之痞滿,體現「脾宜升則健,胃宜降則和」的學術思想。
  2. 婦科證治:所著《女科要旨》(已佚)載「溫胞散」一方,以艾葉、香附、當歸燮理衝任,對月事不調主張「調經必先疏肝,肝和則血海自寧」。
  3. 傷寒發揮:駁斥當時「傷寒無補法」之謬,於《傷寒補議》中提出「陽虛感寒,當助正托邪」,擅用黃耆桂枝五物湯加附子治衛陽式微之證。

方藥運用特色 淵臨證用藥講究「剛柔相濟」,如治肝鬱乘脾證,常以柴胡、白芍相須為用,佐以枳實、陳皮,暗合四逆散化裁之妙。其醫案載「晨溫暮涼」服藥法,即晨服溫補之劑助陽氣升發,暮進滋陰之品斂浮火,尤適虛勞發熱之候。

歷史影響 《江西通志》載其「活人無算」,門人輯有《季浩醫案》三卷,其中「益火生土法」治五更瀉的記載,較後世薛己醫案早二百餘年。明代龔廷賢《萬病回春》曾引其「治痢三禁」之說,謂「初痢勿澀,久痢勿攻,熱痢勿燥」,可見其學說影響之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