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醫家<王之政>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清代醫學家王之政(1753-1821年),字獻廷,號九峰,江蘇丹徒人氏。其生平精研醫理,融會貫通,於溫病學說與婦科診治尤具獨到見解,為乾嘉時期江蘇醫派重要代表人物。
王氏少習儒業,後轉攻岐黃之術,其學術淵源承襲吳門醫派傳統,兼採金元四大家之長,於《內經》、《難經》造詣頗深。臨證重視脈診,擅長通過寸口三部九候辨析臟腑氣機變化,強調「脈證合參」的辨證原則。其脈學理論在《王九峰心法》中有系統闡述,提出「妊娠脈象當現滑數沖和之象,且左寸尤顯」的診斷要訣,這與《脈經》所載「手少陰脈動甚者,妊子也」的論述一脈相承。
在溫病治療方面,王氏發展了葉天士衛氣營血辨證體系,於《六氣論》中詳論外感熱病傳變規律,主張「暑必挾濕」當從三焦論治,創製多首治療暑濕的名方。其治痘疹經驗輯為《痘痧匯評》,強調分經辨治,重視脾胃元氣在透疹過程中的關鍵作用,提出「痘瘡未發先培土,既發當清金」的治療準則。
《王九峰醫案》載其辨治婦科疑難病症的獨到經驗,尤重調理奇經八脈。對於月經不調主張「衝脈為病,逆氣裡急,當以滋腎柔肝為本」;治不孕症則注重調理任督二脈,常配伍鹿角霜、紫河車等血肉有情之品。其辨治妊娠病重視肝脾兩臟的協調作用,認為「胎氣繫於脾,胎動本乎肝」,此理論在現代中醫婦科仍具指導意義。
王氏門下名醫輩出,李欣園得其脈診真傳,蔣寶素繼承其溫病學術思想並加以發揮。所著《醫林寶鑒》系統總結其臨床用藥心得,強調「藥性貴在專攻,方劑重在配伍」的組方原則,對後世影響深遠。其診餘隨筆《筆隨醫案》記錄大量疑難病案辨治思路,體現了清代醫家重視實證的學術特點。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