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瘡瘍四肢厥逆」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瘡瘍四肢厥逆,乃中醫外科病證之一,首載於《證治準繩·外科》卷三。此證特指瘡瘍患者伴發四肢逆冷之候,其病機深涉陰陽氣血之變,臨床須明辨寒熱二端,治法迥異。

寒厥證
緣於腎陽式微,命門火衰,不能溫煦四末。其候特徵顯著:

  • 四肢厥冷過肘膝,甚者爪甲青紫
  • 六脈沉微細弱,似有若無
  • 瘡面色澤灰白,瘡形平塌下陷
    此乃真陽欲脫之危候,急當溫補托毒。方選托里消毒散(人參、黃耆、白朮、茯苓、當歸、川芎、白芍、皂角刺、桔梗、甘草)去連翹、金銀花等寒涼之品,酌加肉桂、附子以回陽救逆。若兼冷汗淋漓,可參入牡蠣、龍骨以固脫。

熱厥證
實為陽郁之候,因熱毒熾盛,鬱閉氣機,陽氣不得宣達所致。其辨證要點:

  • 四肢雖厥,但冷不過肘膝,掌心尚溫
  • 脈象沉實有力,或見弦數
  • 瘡色紫暗,表面乾枯無澤
  • 多伴煩躁譫語、口渴引飲等裏熱徵象
    治法當清熱解毒,疏郁透邪。方用托里消毒散合四逆散(柴胡、枳實、芍藥、甘草)加減,熱毒熾盛者可加黃連、梔子;瘀血明顯者佐以丹參、赤芍。此證尤須注意透熱轉氣,使鬱陽得伸。

病機深究
《傷寒論》言:「凡厥者,陰陽氣不相順接,便為厥。」瘡瘍致厥,除寒熱二端外,尚有氣血兩虛之候:

  • 久潰不斂,膿血淋漓,氣隨血脫者,可見肢冷脈微,當急用十全大補湯峻補
  • 若厥逆伴見瘡口紫滯,周圍青暗,此為毒陷血瘀,需在解毒方中加桃仁、紅花等活血之品

歷代醫家尤重辨厥之真假,《醫宗金鑒》強調:「真厥者,脈微欲絕;假厥者,脈雖沉而有力。」臨證時需細察舌脈、二便及全身症狀,尤以舌質變化為要:寒厥者舌淡胖潤,熱厥者舌紅絳燥,此為辨證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