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胃怯汗」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胃怯汗,出《證治準繩.雜病》。即胃虛汗。詳該條。

胃怯汗,又稱胃虛汗。是指因胃氣虛弱,不能固表,津液外泄所致的汗出。多見於老年人和體弱多病者。症狀主要表現為自汗、盜汗,汗出不止,汗出時常伴有心慌、氣短、乏力等症狀。

胃怯汗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 脾胃虛弱:脾胃是人體的消化系統,脾主運化,胃主受納,脾胃功能正常,才能將食物轉化為營養物質,供給全身各個組織器官使用。如果脾胃虛弱,則會影響脾胃的運化功能,導致水液代謝失常,出現自汗、盜汗等症狀。
  2. 氣虛:氣虛是指人體正氣不足,臟腑功能減弱的一種病理狀態。氣虛的人,往往體質虛弱,容易疲勞,免疫力低下,也容易出現自汗、盜汗等症狀。
  3. 陰虛:陰虛是指人體陰液不足的一種病理狀態。陰虛的人,往往口乾舌燥,心煩失眠,也容易出現自汗、盜汗等症狀。

胃怯汗的治療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 補益脾胃:可以使用人參、白朮、茯苓、山藥等中藥材,具有補益脾胃、健脾益氣的作用。
  2. 補益氣血:可以使用黃芪、黨參、白朮、當歸等中藥材,具有補益氣血、固表止汗的作用。
  3. 滋陰降火:可以使用生地、麥冬、天冬、沙參等中藥材,具有滋陰降火、生津止渴的作用。

胃怯汗的預防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

  1. 注意飲食調理:飲食要清淡,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富含維生素和蛋白質的食物。
  2. 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
  3. 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情緒波動。
  4. 適當鍛鍊,增強體質。

胃怯汗是一種常見的病症,如果出現自汗、盜汗等症狀,應及時到醫院就診,以免耽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