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胃熱喉疳」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胃熱喉疳
胃熱喉疳,病證名。指喉疳的一種,因胃內蘊熱上蒸所致。詳參喉疳條。
《醫學入門》:“喉疳,有胃熱喉疳,有風熱喉疳,有痰熱喉疳,有血熱喉疳,有陰虛喉疳。”《醫宗金鑒》:“胃熱喉疳,喉中乾燥,聲音嘶啞,咽喉紅腫,或有膿血,或有痰涎,或有疼痛,或有吞咽困難,或有發熱,或有口渴,或有便秘,或有小便赤澀,舌質紅,苔黃,脈滑數。”
胃熱喉疳的病因,主要是由於飲食不節,過食肥甘厚味,或嗜酒,或過食辛辣刺激之品,以致胃內蘊熱,上蒸於咽喉而發病。
胃熱喉疳的臨床表現,主要有咽喉乾燥、聲音嘶啞、咽喉紅腫、或有膿血、或有痰涎、或有疼痛、或有吞咽困難、或有發熱、或有口渴、或有便秘、或有小便赤澀等。
胃熱喉疳的治療,以清胃熱、利咽喉為主。可用黃連解毒湯加減。方中黃連、黃芩、黃柏清熱燥濕;生地、玄參、麥冬、沙參養陰生津;桔梗、甘草、牛蒡子宣肺利咽;薄荷、蟬蛻、僵蠶、地龍清利咽喉、散結消腫。
胃熱喉疳的預防,主要是注意飲食調節,避免過食肥甘厚味、辛辣刺激之品,戒菸戒酒。平時可多吃新鮮蔬菜、水果,以增強機體抵抗力。
古籍原文
《醫學入門》:“喉疳,有胃熱喉疳,有風熱喉疳,有痰熱喉疳,有血熱喉疳,有陰虛喉疳。”
《醫宗金鑒》:“胃熱喉疳,喉中乾燥,聲音嘶啞,咽喉紅腫,或有膿血,或有痰涎,或有疼痛,或有吞咽困難,或有發熱,或有口渴,或有便秘,或有小便赤澀,舌質紅,苔黃,脈滑數。”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