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胃熱胎疸」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胃熱胎疸

病證名。出《小兒藥證直訣》。指小兒生下百日或半歲內出現黃疸。症見身黃壯熱,腹脹口渴,大便祕小便赤澀。由陽明胃熱,濕邪留滯,濕熱鬱蒸而發。治宜清利濕熱,用茵陳蒿湯合五苓散。熱重,用黃連解毒湯加減。

病因病機

胃熱胎疸的病因主要有兩方面:

  • 先天因素:胎兒在母體內受孕時,由於母親體內有熱毒,或母親在懷孕期間飲食不當,食用辛辣、油膩、生冷等食物,導致胎兒在母體內受到熱毒的侵襲,從而引起胎疸。
  • 後天因素:小兒出生後,由於護理不當,如衣被過厚、汗液不易蒸發,或餵養不當,如過食肥甘厚味、生冷瓜果等,導致小兒脾胃功能受損,濕熱內生,從而引起胎疸。

臨床表現

胃熱胎疸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 身黃:小兒的皮膚、黏膜、鞏膜等出現黃染,程度不一。
  • 壯熱:小兒常常出現高熱,體溫可達39℃以上。
  • 腹脹:小兒的腹部脹滿,按之有壓痛。
  • 口渴:小兒常常口渴,飲水量多。
  • 大便祕結:小兒的大便乾燥,排便困難。
  • 小便赤澀:小兒的小便顏色深黃,有時還帶有血絲。

診斷

胃熱胎疸的診斷主要根據小兒的臨床表現,如身黃、壯熱、腹脹、口渴、大便祕結、小便赤澀等。此外,還可以根據小兒的病史,如母親在懷孕期間有無熱毒,小兒出生後有無護理不當等,來協助診斷。

治療

胃熱胎疸的治療以清利濕熱為主,可用茵陳蒿湯合五苓散。熱重者,可用黃連解毒湯加減。

預防

胃熱胎疸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 孕婦在懷孕期間要注意飲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生冷等食物。
  • 孕婦在懷孕期間要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
  • 孕婦在懷孕期間要定期產檢,一旦發現有胎兒異常,要及早治療。
  • 小兒出生後要注意護理,避免受涼、感冒。
  • 小兒出生後要注意飲食,避免過食肥甘厚味、生冷瓜果等。

注意事項

胃熱胎疸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病證,但如果治療不當,可能會引起一些併發症,如肝功能損害、腎功能損害等。因此,家長在發現小兒有胃熱胎疸的症狀時,一定要及早帶小兒到醫院就診,以免耽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