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瘟疫紅喉」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瘟疫紅喉

病名。瘟疫紅喉係指因感染瘟疫邪毒所致之咽喉腫痛、口內與喉中皆見赤紅,甚則顏面及雙目充血發赤之病證。此病類似現代醫學之「腮腺炎」,屬中醫溫病範疇,亦稱「顱鷀瘟」、「大頭瘟」,民間俗稱「蝦蟆瘟」。

病因病機
本病多因感受天行疫癘之氣,或濕熱穢濁之邪壅滯上焦,侵襲肺胃經絡所致。疫毒熾盛,循經上攻,蘊結於咽喉、腮頷等處,致氣血壅滯,發為紅腫熱痛。若熱毒熾盛,可內傳營血,甚則熱極生風,出現高熱、神昏等重症。

臨床表現
初起可見咽喉腫痛、吞嚥困難,頷下腮部腫脹疼痛,局部皮膚焮紅灼熱,並伴隨發熱、頭痛、口乾煩渴等症。病情進展時,喉中及口腔黏膜皆現赤紅,甚則蔓延至面目俱赤,舌質紅絳,苔黃膩或黃燥,脈洪數或滑數。

辨證論治
本病屬溫病「火毒上攻」之證,治當清熱解毒、瀉火消腫,兼以疏風透邪。

  • 主方:選用《東垣試效方》之「普濟消毒飲」加減,以黃芩、黃連清泄肺胃火熱,板藍根、連翹、玄參解毒利咽,升麻、柴胡引藥上行,兼疏風透邪。
  • 加減法:若熱毒壅盛,可加石膏、知母以清氣分大熱;腫甚者加蒲公英、紫花地丁以消腫散結;若兼見痰熱壅肺,可佐杏仁、桑白皮宣肺化痰。

相關記載
瘟疫紅喉與「瘟毒喉痺」病因相近,然病情更為險急,屬疫癘重證。清代《溫病條辨》提及,此類疫毒之邪易夾濕熱,治療時需注意分化濕濁,避免涼遏冰伏。另可參考《外科正宗》對「大頭瘟」之論述,強調瀉火解毒與通絡散結並重。

附注
古醫籍中尚有「時毒」、「抱頭火丹」等類似病名,皆屬頭面咽喉紅腫熱痛之症,然病因略有差異,臨床須詳辨其邪氣性質與傳變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