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吳立法」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吳立法
吳立法,清代著名中醫師,浙江遂昌人,精通內科,尤以肝病診治聞名,醫術高超,能精準預斷病患生死,聲名遠播。其醫名之盛,甚至促使鄰近龍泉縣民眾專為求醫者修築石路,以便病家往來,足見其影響力。
醫術特色
吳立法在中醫肝病的診療上具獨到見解。肝在中醫學中被視為「將軍之官」,主疏泄與藏血,其病理變化常涉及氣滯、血瘀、陰虛陽亢等證型。吳氏臨證時,注重肝臟與其他臟腑的關聯,尤其擅長調理「肝鬱脾虛」及「肝火犯肺」等複雜病機,並結合脈診與舌診,精準辨證施治。
肝病治療思路
- 疏肝解鬱:針對情志不遂導致的肝氣鬱結,吳立法可能沿用《傷寒論》柴胡類方,如柴胡疏肝散,配合行氣藥如香附、郁金等,以暢達氣機。
- 清肝瀉火:對於肝火上炎之證,或選龍膽瀉肝湯加減,以黃芩、梔子等清泄肝火,佐以滋陰柔肝之品,防苦寒傷陰。
- 滋養肝陰:若肝陰不足、虛風內動,可能參考《溫病條辨》一貫煎或滋水清肝飲,注重肝腎同調,輔以牡蠣、龜板等潛陽熄風。
歷史評價
吳立法的診斷能力與臨床療效,反映清代中醫對肝系疾病的深入認識。其聲譽不僅源於技術,更在於對病患的細緻觀察與個體化治療,體現中醫「辨證論治」的核心精神。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