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醫家<吳良>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吳良

吳良為明代醫家(具體生卒年不詳),其生平及籍貫史料記載較少,然其著作《原病集》流傳後世,並收錄於《習醫鈐法》中,成為研究中醫理論與臨床應用之重要文獻。

《原病集》之學術特色
吳良所著《原病集》以闡釋疾病本原為主,融合中醫經典理論,強調「病機探源」與「辨證求因」。內容涵蓋內科雜病、外感熱病等,其論述多引《黃帝內經》與《傷寒雜病論》之旨,並結合個人臨證心得。書中對「五運六氣」、「臟腑氣血」等中醫基礎理論有深入探討,尤其重視「陰陽失和」與「邪正盛衰」在疾病發生發展中的作用。

理論貢獻

  1. 病機闡微:吳良提出「病從氣變」之說,認為外感六淫、內傷七情皆可導致氣機失常,進一步影響臟腑功能。其論述與張仲景「氣血津液辨證」及李東垣「脾胃論」有所呼應,尤其注重「肝氣鬱結」與「脾虛濕盛」之關聯。
  2. 治則治法:書中載有針對「風、火、痰、瘀」等病理產物的治療方案,如以「疏肝解鬱」調暢氣機,或以「健脾化濕」杜絕生痰之源,體現中醫「標本兼治」思想。
  3. 方藥運用:《原病集》收錄多首驗方,組方嚴謹,善用藥對(如柴胡配黃芩和解少陽,當歸佐白芍養血柔肝),反映明代醫家對藥物配伍的精熟。

學術影響
吳良之說雖未如金元四大家廣為人知,然其對病機的系統性梳理,為後世醫家診治疑難雜症提供參考。《習醫鈐法》將《原病集》輯錄其中,足見其在明代醫籍中的實用價值。書中結合運氣學說與臨床辨證的思維,亦展現中醫「天人相應」之整體觀。

(註:因史料有限,吳良之具體醫案與師承關係仍待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