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醫家<吳謙>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吳謙:清代御醫與《醫宗金鑒》的編纂者
生平與醫事背景
吳謙(1690-1760年),字六吉,安徽歙縣人,為清代乾隆年間著名醫學家與太醫院高階醫官(官至太醫院院判)。乾隆四年(1739年),朝廷下令纂修大型醫學叢書,吳謙與劉裕鐸同被任命為總修官,負責主導《醫宗金鑒》編纂工作。
學術貢獻
經典註釋
吳謙尤其精研張仲景著作,對《傷寒論》與《金匱要略》進行系統性校訂與註解:
- 《訂正傷寒論注》
- 採用「分經辨證」體系,將397條原文依六經病(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重新編次
- 援引成無己、方有執等23家註解,並提出「三陰三陽標本氣化」理論,闡釋六經病機轉化
-
《訂正金匱要略注》
- 首創「以方類證」編排法,將262首經方按病證歸類
- 特別強調「痰飲致百病」的病理觀,補充歷代對《金匱》水氣病篇的詮釋
《醫宗金鑒》
乾隆七年(1742年)完成的《御纂醫宗金鑒》,為中國醫學史上最後一部官方編修的大型醫學百科全書,全書90卷,分15門:
門類 | 主要內容特色 |
---|---|
傷寒心法要訣 | 以七言歌訣概括六經辨證綱領 |
雜病心法要訣 | 按臟腑分類內科病證,附「吳注」按語 |
婦科心法 | 首載「帶下三十六症」分類系統 |
幼科雜病 | 發展錢乙「五臟證治」理論於兒科 |
該書創用「圖、說、方、論」四體例,其中《刺灸心法要訣》更收錄滿文標注的經穴圖,反映滿漢醫學交融特色。
學術思想
-
尊經而不泥古
在《傷寒論》註解中提出「仲景文似錯而理實通」的詮釋原則,主張透過病機分析理解條文矛盾處 - 重視運氣學說
於《運氣要訣》發展「主客加臨」推演模式,將五運六氣理論簡化為臨床可操作的診斷工具 - 方劑學創見
在《刪補名醫方論》中建立「君臣佐使」量化標準,如提出「君藥分量須佔全方五之三」的配比原則
歷史影響
《醫宗金鑒》自乾隆十四年(1749年)起成為太醫院標準教材,其版本系統包括:
- 武英殿刻本(1742年)
- 江西書局重刻本(1884年)
- 日本江戶醫學館和刻本(1819年)
吳謙對仲景學說的整理方法直接影響晚清「錯簡重訂派」的發展,其編纂的診斷歌訣至今仍為中醫教育重要誦讀文本。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