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醫家<吳顯忠>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吳顯忠,字用良,號雪窗,明代歙縣(今屬安徽)人,出身儒學世家,兼通醫道。其醫學思想承襲金元四大家之說,尤對張子和「攻邪三法」有獨到見解。吳氏認為,子和汗、吐、下三法雖為祛邪要術,然臨證需兼顧正氣調理,故補入利、溫、和三法,形成六法體系,著《醫學權衡》闡發其說。

考其學術淵源,吳氏「利法」當源於《內經》「去菀陳莝」之旨,主張通過淡滲利濕、通利水道以疏解三焦鬱滯;「溫法」取法仲景,強調「寒者熱之」的治療原則,尤重脾腎陽氣溫養;「和法」則融會李杲調和脾胃之說與朱震亨滋陰降火之理,重視樞機調暢,體現明代醫家對金元學派的整合趨勢。

《醫學權衡》雖未刊行,然從現存記載可窺其學術特色:其一,發展張子和「病由邪生」理論,提出「攻邪不傷正,扶正不滯邪」的治療準繩;其二,將利法與三焦辨證相結合,完善水濕病證的治療範式;其三,在溫法應用上,區分「溫而補」與「溫而通」的不同配伍,展現對《傷寒論》溫藥使用的深化理解。其六法體系實為對《內經》「補瀉」理論的具體發揮,反映明代醫家對治療大法的系統化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