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醫家<吳延齡>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吳延齡(生卒年不詳),字介石,明代浙江歸安縣人,為中醫史上頗具仁心的醫家。其生平擅長經絡腧穴之學,並精通藥性配伍,以「廣集藥餌」聞名,主張透過多樣化藥材調配應對複雜病機,體現明代醫家「博采眾方」的臨床思維。
在學術貢獻方面,吳氏曾撰《經絡腧穴》專書,內容應屬針灸理論與實踐之結合。按明代針灸學發展背景,此書可能涵蓋十四經脈循行規律、奇穴應用及補瀉手法等內容,反映當時重視「經絡辨證」的治療特色。其另一著作《醫學質疑》從書名推測,或為探討醫理疑難之作,可能涉及《內經》理論詮釋或臨證心得,惜因散佚無從詳考。
吳延齡的臨床風格具鮮明人文關懷,史料記載其「為貧者代付藥資」的事跡,符合中醫「醫乃仁術」的傳統。其治病特點或與李時珍《本草綱目》所載「因人施治」理念相呼應,注重結合患者社會處境調整療方。明代江南地區溫病學說興起,吳氏用藥可能融入當地醫家喜用的清輕透散之法,然具體學術觀點因文獻亡佚,僅能從地域醫學流變推測。
其「嗜醫藥」的記載暗示對本草學有深入研究,可能參酌《證類本草》系統,在藥物採集、炮製方面積累實務經驗。歸安地處太湖流域,當地盛產草本藥物,吳延齡或善用浙北道地藥材如白朮、杭菊等,體現地域醫家的用藥特徵。
按明代醫家著作習慣,《經絡腧穴》可能吸收滑壽《十四經發揮》的經穴理論,並加入臨證針灸驗案;而《醫學質疑》或效法戴原禮《證治要訣》的質疑辨惑體例。吳氏學術雖未直接影響後世主流學派,但其結合理論與臨床的取向,恰反映明代中醫「遵古而不泥古」的發展特質。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