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醫典籍《吳醫匯講》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吳醫匯講(吳醫匯講)

《吳醫匯講》(又名《吳醫匯講》)是清代的一本醫學期刊,共有十一卷,由唐大烈編輯,於乾隆五十七年至六十年(1792-1801年)期間出版。

這是我國早期具有醫學刊物性質的著作,每年發表江浙地區四十多位醫家的約100篇文章。內容主要包括醫學理論、專題討論、驗方交流、考據、筆記、書評等,既不分門類,也不拘體裁,且不限卷數。其中重要的著作包括葉桂的《溫瘧論洽》、薛生白的《日講雜記》、顧雨田的《書方宜人共識論》等,對當時的醫學交流起了一定作用。現存有初刻本和其他種類的清刻本,其中有一本是1923年成都鉛印本。

《吳醫匯講》的編輯者唐大烈,字子厚,號東山,是浙江吳興人。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中舉人,後來官至江蘇巡撫。他對醫學非常精通,著有《醫學匯講》、《醫學匯講續編》等書。

《吳醫匯講》是一部重要的醫學著作,收錄了大量江浙地區醫家的醫學論著,對當時醫學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溫瘧論洽(葉桂)

溫瘧論洽

葉桂

溫瘧是瘧疾的一種變化形式。瘧疾是一種由風寒之氣侵襲人體,與人體的陽氣相抗爭形成的疾病。而溫瘧則是由風熱之氣侵襲人體,與人體的陰氣相抗爭形成的疾病。

溫瘧的症狀表現為身體發熱像火一樣,大量出汗,頭痛劇烈,眼睛紅腫如丹,口渴且喜歡喝液體,心煩且焦慮,小便短而顏色偏紅,大便稀薄,舌頭上有黃色的乾燥苔,脈搏強有力且快速。

治療溫瘧的方法是以辛涼的藥物解除表面症狀,清熱利濕。常使用的方劑是銀翹散。銀翹散的主要成分包括金銀花、連翹、薄荷、牛蒡子、桔梗、甘草、竹葉、淡豆豉。其中,金銀花、連翹、薄荷有辛涼解表、清熱利濕的作用;牛蒡子、桔梗則有宣肺利咽的作用;甘草、竹葉、淡豆豉則能清熱解毒、和中止渴。這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初期的溫瘧,症狀包括身體發熱像火一樣,大量出汗,頭痛劇烈,眼睛紅腫如丹,口渴且喜歡喝液體,心煩且焦慮,小便短而顏色偏紅,大便稀薄,舌頭上有黃色的乾燥苔,脈搏強有力且快速。

若溫瘧持續時間較長,熱勢逐漸加劇,可以加入大黃、黃連、黃芩等藥物,以增強清熱解毒的作用。如果溫瘧伴有寒熱交替的症狀,可加入麻黃、桂枝等藥物,以促進出汗解表。如果溫瘧伴有虛弱的證據,可以加入人參、黃芪等藥物,以補益氣血。

預防溫瘧的方法包括多喝水,注意休息,避免受涼,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溫瘧是一種常見的傳染病,發病快,病程短,及時治療,預後良好。但若治療不當或病情嚴重,可能會產生嚴重的後果。因此,一旦出現發熱、頭痛、身體疼痛、嘔吐、腹瀉等症狀,應及時就醫,以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