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醫家<吳源>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吳源

南宋時期著名醫家,字德培,號南熏老人,休寧(今安徽歙縣)人。出身於醫學世家,承襲家學,精研醫理,尤擅治療癆瘵(肺癆)一證,時人譽為「神醫」。其醫術精湛,曾參與朝廷醫科考試,成績優異,遂入內府任職,官至翰林醫官,後隱退歸鄉。

醫學貢獻與特色

  1. 癆瘵證治
    癆瘵在中醫學中屬虛損性疾病,多與肺腎陰虛、癆蟲感染相關,證見潮熱、盜汗、咳嗽咯血等。吳源深諳此證,結合家傳經驗,提出調補肺腎、殺蟲解毒之治法,善用滋陰降火、培土生金等方略,如百合固金湯、秦艽鱉甲散等加減,療效顯著。
  2. 學術淵源
    吳源承襲世醫傳統,注重臨證實踐,其理論根基源於《黃帝內經》與《傷寒雜病論》,並融合當時醫家對癆瘵的認識,如葛洪《肘後備急方》中「屍注」之說,進一步完善辨治體系。
  3. 翰林醫官經歷
    任職翰林醫官期間,接觸宮廷醫學資源,得以博採眾長,尤其對官修醫書如《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有所涉獵,影響其用藥風格趨於精準平和。

歷史評價

吳源兼具世醫經驗與官方醫學背景,其治療癆瘵的成就反映南宋時期對虛勞病的深入認識,對後世肺癆辨證(如明代《理虛元鑑》)亦有啟發。然其著作未見流傳,醫案散見於地方志及後世醫籍引述,殊為可惜。

附:癆瘵中醫辨證要點

  • 病因病機:正氣虛弱,感染「癆蟲」,導致陰虛火旺或氣陰兩虛。
  • 治則:早期清熱殺蟲,後期滋陰益氣,兼顧健脾補肺。
  • 常用方藥:鱉甲、青蒿、百部、麥冬等滋陰清熱;黃芪、人參等扶正固本。

吳源之術,體現了南宋醫家對疑難重症的探索精神,為中醫癆病學發展的重要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