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醫家<吳越人>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吳越人(?-1944年),近代中醫名家,祖籍江蘇東台。出身清寒而篤志醫道,少時師從王珍卿,得授經典醫理與臨證心法,後自立門戶行醫。其診術精湛,善於融會貫通《內經》《傷寒》之旨,患者輻輳,診務繁忙,故生平未及系統著述,僅遺醫話劄記臨證驗案散篇,為後學所重。

學術淵源與臨證特色

吳氏承襲傳統中醫脈絡,尤重四診合參,強調「證因互勘」,辨病機首重氣血陰陽之失衡。其處方用藥以「輕靈見長」,善用經方加減,如《傷寒論》之桂枝湯小柴胡湯,常佐以江南地道的藿香、佩蘭等芳香化濕之品,契合吳越濕熱地理特性。

醫案舉隅

據傳世醫案載,吳氏治外感時病,常結合運氣學說,析歲氣之勝復,如甲子年(1924年)江浙濕溫流行,其以三仁湯甘露消毒丹化裁,清化濕熱而收效卓著。於內傷雜症,則注重調理肝脾,認為「百病皆生於鬱」,臨證善用逍遙散疏肝解鬱,佐以焦三仙健脾消食,體現「治中焦如衡」之思想。

醫學思想

吳氏臨證深受葉天士「衛氣營血」辨證影響,對溫病層次傳變剖析入微,提出「濕溫纏綿,非透達不解」之論,治法上倡導分消走泄,如運用茯苓皮湯淡滲利濕。此外,其對脈學亦有獨到見解,認為「沉脈不盡主裏,浮脈非全屬表」,須結合舌苔、病程綜合辨析。

學術傳承

雖無專著傳世,然門人輯其經驗,散見於《東台醫林軼聞》等地方醫籍。其學術影響及於近代江浙醫家,尤以「輕清透邪、顧護脾胃」之風,成為吳門醫派支流之一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