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瘡瘍麻木」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瘡瘍麻木
瘡瘍麻木乃中醫外科證候之一,指瘡瘍病變過程中伴隨局部肌膚知覺減退或消失之病理表現。此證首見於明代申斗垣所著《外科啟玄》,其云:「瘡瘍麻木而不知痛癢者,是氣虛而不運,又兼瘡毒壅塞,經絡不通,致令麻木而不知有無也。」
病因病機
瘡瘍麻木之形成,主要涉及氣血運行失常與經絡阻滯兩大病理機制:
- 氣虛不運:正氣不足,氣化無力,營衛之氣難以溫煦濡養肌膚腠理,致局部知覺功能減退。《外科正宗》有云:「氣虛則麻,血虛則木」,指出氣血虧虛乃麻木產生之根本。
- 毒邪壅塞:瘡毒熾盛,阻滯經絡,使氣血運行受阻。《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言:「經絡阻滯,氣血不通,則肌膚失養而麻木。」
- 痰瘀互結:痰濕與瘀血交阻,進一步加重經絡閉塞,此種情況多見於慢性潰瘍或頑固性瘡瘍。
證候特點
瘡瘍麻木之臨床表現可依病程階段而異:
未潰期麻木
- 多因熱毒壅盛,氣血阻滯所致
- 麻木程度與毒邪輕重相關:輕者僅覺局部麻感,重者完全不知痛癢
- 常伴紅腫熱痛等陽證表現
已潰期麻木
- 多因氣血虧虛,肌膚失養所致
- 潰後膿血外泄,正氣耗傷,局部肌肉腐爛
- 麻木程度與氣血虛損程度成正比
辨證分型
-
氣虛毒壅型
- 特徵:瘡腫未潰,局部麻木伴輕度腫脹
- 舌脈:舌淡胖有齒痕,脈濡弱
- 病機:正氣不足,毒邪內蘊
-
熱毒熾盛型
- 特徵:瘡瘍紅腫灼熱,麻木疼痛並見
- 舌脈:舌紅苔黃,脈洪數
- 病機:火毒壅滯,經絡閉阻
-
氣血兩虛型
- 特徵:潰後瘡面淡白,麻木不仁
- 舌脈:舌淡無華,脈細弱
- 病機:潰後氣血耗傷,肌膚失養
治療原則
瘡瘍麻木之治療當分階段論治:
- 未潰期:以清熱解毒、活血通絡為主,佐以益氣托毒
- 已潰期:以補益氣血、生肌長肉為主,兼清餘毒
歷代醫家對此證治療頗有心得,《外科正宗》主張:「初起宜清熱解毒,佐以行氣活血;日久當補益氣血,兼通經活絡。」《瘍醫大全》則強調:「治麻木者,當審其虛實,虛者補之,實者瀉之。」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