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五敗症」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五敗症
定義與源流
五敗症,又稱五損症,屬中醫外科重症範疇,特指麻風病(大麻風)病程中,因五臟受損而出現的五種危重證候。此名首見於明代陳實功《外科正宗・卷四》,書中載:「大麻風……心受之先損於目,肝受之面發紫泡,脾受之遍身如癬,肺受之眉毛先脫,腎受之腳底先穿,又為五敗症也。」強調五臟與體表症狀的對應關係,反映臟腑精氣衰敗之象。
五臟損傷與臨床表現
-
心受之,先損於目
- 中醫理論認為「心主血脈」「開竅於舌」,而目為肝竅,然心火亢盛或心血虧虛,可上擾目絡。麻風病中心臟受邪,多見目赤腫痛、視物昏矇,甚則失明,此為心神耗傷、血絡瘀阻之兆。
-
肝受之,面發紫泡
- 肝主疏泄,其華在爪,開竅於目。肝經風毒熾盛,血熱壅滯於面,則見面部紫赤泡疹,或肌膚甲錯。紫泡色暗,多兼血瘀,提示肝氣鬱結化火,毒邪外發。
-
脾受之,遍身如癬
- 脾主肌肉,運化水濕。脾虛濕毒蘊結,浸淫肌膚,則見周身皮膚斑駁如癬,或起粟疹、潰爛流滋。此屬脾失健運,濕濁外泛,久則氣血生化無源,皮肉枯槁。
-
肺受之,眉毛先脫
- 「肺主皮毛」,眉毛為足太陽膀胱經所過,亦與肺氣相關。肺中風熱蟲毒侵襲,毛竅失養,則眉毛稀疏脫落,甚則鬚髮皆墮。此證多伴咳嗽氣短,肺氣虧虛之象。
-
腎受之,腳底先穿
- 腎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腎精虧耗,足少陰經脈失濡,加以濕毒下注,則足底潰瘍深陷,久不收口,甚則骨萎筋爛。此證提示病入下焦,真元衰憊。
病理機轉
五敗症之成,源於瘍風蟲毒(麻風病原)內侵五臟,導致氣血乖逆、臟腑功能崩壞。其病機核心為「毒邪深伏,由絡入臟」,初期多見衛表不固、經絡痹阻;漸次內傳,五臟精氣漸耗,終至形骸敗露。陳實功強調,五敗既現,「病勢危篤,治難奏效」,反映中醫對臟器實質損傷的預後判斷。
古籍補充
清代《醫宗金鑒・外科心法》進一步闡述:「五敗之症,乃風疠深入五臟……形損氣奪,為不治之候。」提示此症已非單純表證,而屬「虛實夾雜,本虛標實」之重症。
(註:本文依據中醫古籍理論闡述,不涉及現代醫學診療建議。)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