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五般聤耳候」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五般聤耳

病證名。出《嬰童百問》。即聤耳、膿耳纏耳、底耳和囊耳。均由風水入耳,內有積熱上壅而成。若不早治,久則成聾。詳各條。

五般聤耳候,又稱五般聤耳,是小兒外科的一種常見病證。多見於嬰幼兒,以聤耳、膿耳、纏耳、底耳和囊耳為主要臨床表現。

病因病機

本病多由風水入耳,內有積熱上壅所致。風水入耳,可使耳道內的耵聹增多,阻塞外耳道,影響聽力;積熱上壅,可使耳道內的炎症加重,甚至引起耳膜穿孔,導致膿液流出,形成膿耳;耵聹和膿液長期刺激耳道,可使耳道皮膚增厚,形成纏耳;積熱上壅,可使耳道內的炎症向深部蔓延,形成底耳;積熱上壅,可使耳道內的炎症向外擴散,形成囊耳。

臨床表現

五般聤耳候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 聤耳:耳道內有耵聹,阻塞外耳道,影響聽力。
  • 膿耳:耳道內有膿液,流出耳外。
  • 纏耳:耳道皮膚增厚,形成環狀或帶狀的增生。
  • 底耳:耳道內有炎症,向深部蔓延,形成底部硬結。
  • 囊耳:耳道內有炎症,向外擴散,形成囊腫。

診斷

五般聤耳候的診斷主要根據臨床表現,如耳道內有耵聹、膿液、增生等,並結合病史,可以做出診斷。

治療

五般聤耳候的治療以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為主。可用中藥內服,外用藥塗抹,或手術治療。

預後

五般聤耳候的預後一般良好,但如果治療不及時,病情可能會加重,甚至引起耳膜穿孔、聽力下降等嚴重後果。

注意事項

  1. 注意保持耳道清潔,避免耵聹堵塞外耳道。
  2. 避免用手挖耳,以免損傷耳道皮膚。
  3. 一旦出現耳部不適,應及早到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