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五崩」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五崩詳述

五崩為中醫婦科病名,指陰道流出五種不同顏色分泌物的病理現象,記載於《脈經》卷九。其特徵依分泌物色澤而分為白崩、赤崩、黃崩、青崩、黑崩五類,各與臟腑氣血失調相關,現分述如下:

白崩

形如涕濁,質地黏稠,多屬脾肺氣虛或寒濕下注。《婦科玉尺》指出:「白崩乃氣虛不能攝津。」病因常緣於勞倦傷脾,或寒邪侵襲帶脈,致任脈不固。白崩日久未癒,可進一步耗傷陽氣,演變為虛寒重症。

赤崩

其色如絳津(深紅黏液),乃熱迫血分所致。《女科證治準繩》云:「赤崩者,血得熱而妄行。」病機多與心肝火熾或陰虛血熱相關。心主血脈,肝藏血,若此二臟鬱熱內熾,或沖任伏熱,均可導致經血妄行,症見赤色帶下。

黃崩

狀若腐爛瓜瓤,色黃濁夾雜異味,屬濕熱蘊結之候。《傅青主女科》提及:「黃帶乃任脈之濕熱。」脾失健運則濕濁內生,若兼夾肝膽鬱熱下注,則帶下黃稠如膿,此類多見於濕熱纏綿或毒邪未清之證。

青崩

色澤似藍靛,質稠而黏,為肝經鬱滯之象。《醫宗金鑑·婦科心法》載:「青帶乃肝經濕熱鬱遏。」肝氣鬱結久而生熱,與下焦濕濁相搏,致帶脈弛縱,發為青綠色分泌物,常伴見脅脹、口苦等肝鬱證候。

黑崩

形如凝血紫黑,乃真陰虧損或瘀血內阻之徵。《張氏醫通》論述:「黑帶者,火極似水也。」此症多因腎水枯涸,虛火灼絡,或寒凝血瘀,敗血內停而致。黑崩若現,往往提示病勢深重,涉及腎與奇經功能失調。

病因病機綜論

五崩之發,總與奇經八脈失衡密切相關,尤以沖、任、帶三脈為要。《黃帝內經》言:「任脈為病,女子帶下瘕聚。」臨床辨證需分虛實:白、黑二崩多屬虛寒,赤、黃、青三崩常為實熱。此外,五色亦可相兼出現,如黃赤相雜則為濕熱化毒之兆,提示病機轉趨複雜。歷代醫家更重視五崩與五臟聯屬,如赤崩責之心肝、白崩關乎脾肺,充分體現中醫「以色辨臟」的診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