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五痹」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五痹

五痹是指由於外邪侵襲或臟腑功能失調所導致的經絡不通和氣血運行不暢而引起的疾病,主要表現為肢體疼痛、麻木和屈伸不利等症狀。五痹的病因主要有外邪侵襲和臟腑功能失調兩方面。

病因和病機

  1. 外邪侵襲:由於風、寒、濕、熱、氣等外邪入侵人體,導致經絡阻塞和氣血運行不暢,引起肢體疼痛、麻木和屈伸不利等症狀。

  2. 臟腑功能失調:脾主肌肉,肝主筋,腎主骨,肺主皮毛,心主血脈。若脾、肝、腎、肺、心等臟腑功能失調,可導致經絡不通和氣血運行不暢,出現肢體疼痛、麻木和屈伸不利等症狀。

臨床表現

五痹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肢體疼痛:主要是肢體的疼痛,多見於四肢、腰背和關節等部位,疼痛的性質可為刺痛、灼痛、痠痛和脹痛等。

  2. 麻木:患者常伴有肢體麻木,麻木的部位與疼痛的部位相一致,程度輕重不一,重者可出現肌肉萎縮和關節僵硬等症狀。

  3. 屈伸不利:患者常伴有肢體屈伸不利,活動受限,程度輕重不一,重者可出現關節僵硬和無法活動等症狀。

  4. 其他症狀:患者還可伴有發熱、惡寒、頭痛、乏力和食慾不振等症狀。

診斷與治療

診斷五痹主要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結合病史、體格檢查和輔助檢查進行綜合判斷。

治療五痹以祛邪扶正為原則:

  1. 祛邪:針對外邪侵襲所致的五痹,可使用辛溫解表、祛風散寒、除濕通絡等治療方法。常用方藥有桂枝湯、麻黃湯、羌活勝濕湯等。

  2. 扶正:針對臟腑功能失調所致的五痹,可使用補益脾腎、養肝血、潤肺燥、活血通絡等治療方法。常用方藥有四君子湯、六味地黃丸、補肝湯、當歸四逆湯等。

預防

五痹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受濕。

  2. 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累。

  3. 飲食清淡,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4. 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避免情緒波動。

  5. 適當鍛鍊,增強體質。

五痹是一種常見的疾病,如果出現相關症狀,應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