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五病」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五病

病證名。臟腑之氣失調所生的病證。

《素問.宣明五氣篇》:「五氣所病:心為噫;肺為咳;肝為語;脾為吞;腎為欠為嚏;胃為氣逆、為噦、為恐;大腸、小腸為泄;下焦溢為水;膀胱不利為癃,不約為遺溺;膽為怒,是謂五病。」

五病的病因

五病的病因,是由於臟腑之氣失調所致。

心氣失調,則會出現噫氣;肺氣失調,則會出現咳嗽;肝氣失調,則會出現語言不利;脾氣失調,則會出現吞嚥困難;腎氣失調,則會出現欠伸、打噴嚏等症狀;胃氣失調,則會出現氣逆、噦氣、恐懼等症狀;大腸、小腸氣失調,則會出現泄瀉;下焦氣失調,則會出現水腫;膀胱氣失調,則會出現癃閉、遺尿;膽氣失調,則會出現易怒等症狀。

五病的臨床表現

五病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 心氣失調,則會出現噫氣,噫氣是指打嗝。
  • 肺氣失調,則會出現咳嗽,咳嗽是指呼吸道有炎症,導致咳嗽。
  • 肝氣失調,則會出現語言不利,語言不利是指說話不清楚。
  • 脾氣失調,則會出現吞嚥困難,吞嚥困難是指吃飯的時候,食物不容易咽下去。
  • 腎氣失調,則會出現欠伸、打噴嚏等症狀。
  • 胃氣失調,則會出現氣逆、噦氣、恐懼等症狀。
  • 大腸、小腸氣失調,則會出現泄瀉。
  • 下焦氣失調,則會出現水腫。
  • 膀胱氣失調,則會出現癃閉、遺尿。
  • 膽氣失調,則會出現易怒等症狀。

五病的治療

五病的治療,主要是根據病因進行治療。

  • 心氣失調,則可以用補心氣的方法進行治療。
  • 肺氣失調,則可以用補肺氣的方法進行治療。
  • 肝氣失調,則可以用疏肝理氣的方法進行治療。
  • 脾氣失調,則可以用健脾益氣的方法進行治療。
  • 腎氣失調,則可以用補腎益氣的方法進行治療。
  • 胃氣失調,則可以用和胃降逆的方法進行治療。
  • 大腸、小腸氣失調,則可以用清熱利濕的方法進行治療。
  • 下焦氣失調,則可以用利水消腫的方法進行治療。
  • 膀胱氣失調,則可以用利水通淋的方法進行治療。
  • 膽氣失調,則可以用疏肝理氣的方法進行治療。

五病的預防

五病的預防,主要是注意飲食調養和生活起居。

  • 飲食調養方面,要注意飲食清淡,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 生活起居方面,要注意勞逸結合,不要過度勞累。

如果出現了五病的症狀,要及時到醫院就診,以免耽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