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五裁」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五裁,治療學名詞。指患病時對五味的節制。《靈樞.九針論》:「病在筋,無食酸;病在氣,無食辛;病在骨,無食咸;病在血,無食苦;病在肉,無食甘」等。

五裁,又稱五禁,是指根據病情,對五味的攝取進行適當的節制。五味指酸、甘、辛、苦、鹹,它們對人體的臟腑有不同的作用。酸味入肝,能疏肝解郁;甘味入脾,能補脾益氣;辛味入肺,能宣肺散寒;苦味入心,能清心除煩;鹹味入腎,能滋腎陰、壯腎陽

五裁的具體內容如下:

  • 病在筋,無食酸。酸味入肝,能疏肝解郁,但如果肝氣鬱結,就會導致筋脈拘攣,所以在這個時候,應該避免食用酸味食物。
  • 病在氣,無食辛。辛味入肺,能宣肺散寒,但如果肺氣虛弱,就會導致氣短乏力,所以在這個時候,應該避免食用辛味食物。
  • 病在骨,無食咸。咸味入腎,能滋腎陰、壯腎陽,但如果腎陰虛、腎陽虛,就會導致骨質疏鬆,所以在這個時候,應該避免食用咸味食物。
  • 病在血,無食苦。苦味入心,能清心除煩,但如果心火旺盛,就會導致心煩意亂,所以在這個時候,應該避免食用苦味食物。
  • 病在肉,無食甘。甘味入脾,能補脾益氣,但如果脾胃虛弱,就會導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所以在這個時候,應該避免食用甘味食物。

五裁是根據中醫五行學說和臟腑學說而制定的,它可以幫助患者在患病時,根據自己的病情,合理地選擇食物,從而達到輔助治療的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五裁只是一種輔助治療的方法,並不能代替正規的治療。如果患有嚴重的疾病,一定要到醫院進行治療,切勿盲目相信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