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五常」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五常
五常,出自《素問·六元正紀大論》,為中醫理論中「五行」之別稱,意指木、火、土、金、水五種自然物質及其運行規律。五行學說為中醫核心理論之一,用以闡釋人體生理、病理及與自然界的相互關係,並指導診斷與治療。
五行與五常之對應
五常即五行,其特性與自然界及人體臟腑相互聯屬:
- 木:主生發、條達,對應肝與膽,象徵春季、風氣。
- 火:主溫煦、升騰,對應心與小腸,象徵夏季、暑氣。
- 土:主生化、承載,對應脾與胃,象徵長夏、濕氣。
- 金:主收斂、肅降,對應肺與大腸,象徵秋季、燥氣。
- 水:主潤下、閉藏,對應腎與膀胱,象徵冬季、寒氣。
五常之相生相剋
五行之間存在「相生」與「相剋」關係,維繫動態平衡:
- 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 相剋:木剋土,土剋水,水剋火,火剋金,金剋木。
此規律不僅解釋臟腑間協調與制約,亦應用於辨證論治,如「滋水涵木」法即透過補腎(水)以調肝(木)之亢盛。
五常與五志、五體
五行亦與情志、形體相應:
- 木主怒,火主喜,土主思,金主悲,水主恐。
- 木主筋,火主脈,土主肉,金主皮,水主骨。
此聯結說明情緒與形體病變可透過五行關係推導,如過怒傷肝(木)、過喜傷心(火)等,進一步指導情志調攝。
臨床應用
中醫以五常為框架,分析疾病傳變與治療原則。如「培土生金」法透過健脾(土)以益肺(金),治肺虛久咳;「抑木扶土」法則平肝(木)以和胃(土),調理肝胃不和。此理論體系深化了中醫整體觀與辨證思維。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