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醫家<吳州>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吳州

唐代醫家,生平籍貫未詳,其著作與醫學貢獻散見於後世典籍。吳氏曾撰《新修鐘乳論》一卷,內容主論鐘乳石之藥性與應用,然此書未見流傳,僅存書名載於史冊。

另輯有《三家腳氣論》,原書雖佚,然部分內容經王燾《外台秘要》引錄而得以留存。從《外台》所載可知,吳州對腳氣病(即「腳弱」「腳痺」)之論述,反映出唐代醫家對該病症的認識與治療經驗。腳氣病於中醫理論中多歸因於風濕、濕熱或脾腎虛弱,吳州或結合前人方論,探討其病因、證候及療法,並參酌針灸、藥治等法。

唐代為中醫腳氣論治之發展期,吳州之輯錄或收錄當時醫家如蘇敬、徐思恭等見解,彙整風毒、濕滯所致腳腫、麻木等證之辨治。此類文獻對考察中古時期腳氣病學說演變具參考價值。

鐘乳石之用於中醫,早載於《神農本草經》,性溫味甘,歸肺、腎、胃經,傳統多用於溫肺氣、壯腎陽,治虛勞喘咳。吳州《新修鐘乳論》可能進一步辨析其炮製、配伍,反映唐代藥學對礦物藥應用之細化。

吳州之著述雖多散佚,然透過《外台秘要》等醫籍之轉引,仍可窺其對腳氣病與藥物學之貢獻,為唐代醫學文獻研究提供重要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