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蜈蚣哽喉」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蜈蚣哽喉
蜈蚣哽喉,又稱「蜈蚣入喉」,為中醫古籍所載之喉科急症,多因飲食不慎,誤將活蜈蚣或蜈蚣殘體隨食物嚥下,致使蜈蚣滯留咽喉或食道,引發局部刺痛、灼熱、腫脹,甚或呼吸不暢等症。
病機與證候
中醫認為,蜈蚣性辛溫,具毒性,其體表腺體分泌之毒液可刺激黏膜,導致氣血壅滯、經絡不暢。患者常見咽喉劇痛如針刺,吞嚥困難,或伴隨吐涎、煩躁不安,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數等熱毒壅盛之象。
治法與方藥
傳統急救之法,首重促使蜈蚣速出。可急飲生豬血,以其腥味誘引蜈蚣吸附,再以清油(如麻油)灌喉潤滑,使蜈蚣隨豬血黏附吐出。此外,古籍亦載以雞冠血或鴨涎內服,取其同類相制之理。
若毒竄入絡,咽喉腫閉甚者,可配合外治,如吹藥法,選用冰硼散或六神丸研末吹喉,以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針灸可刺少商、商陽放血泄熱,或取天突、廉泉通調局部氣機。
醫籍考據
《本草綱目》提及蜈蚣畏油類,故清油灌服可促使蟲體滑出;《外科正宗》則載蜈蚣入喉,以燥溼殺蟲之品外敷引之。此症雖罕見,然古法急救之理,皆寓「急則治標」之旨,後世臨證可參酌變通。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