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窗聾」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窗聾
別名與出處
窗聾為經穴別名,首見於唐代《外臺秘要》,係指天窗穴。天窗穴屬手太陽小腸經,為臨床常用腧穴之一,後世醫籍多沿用此別稱,並歸入小腸經穴範疇。
定位與解剖
天窗穴位於頸側部,具體取穴法如下:
- 標準定位:胸鎖乳突肌後緣,橫平喉結,當扶突穴(大腸經)後方。
- 解剖層次:淺層為頸闊肌,深層為頭夾肌;布有頸皮神經、耳大神經及頸外動脈分支。
經脈歸屬與特性
天窗穴屬手太陽小腸經,其經氣上達頭面,與耳、目、咽喉功能密切相關。小腸經「主液所生病」,故該穴可調節津液代謝,兼治局部氣血瘀滯。
主治功能
- 耳疾:古籍載其治「窗聾」(聽力障礙),現代用於耳鳴、耳聾,與小腸經「至目銳眥,卻入耳中」之循行相關。
- 咽喉病症:如喉痹、暴喑,因經脈「循咽下膈」,能疏泄經絡鬱熱。
- 頸項強急:緩解胸鎖乳突肌痙攣,通絡止痛。
刺灸方法
- 針刺:直刺0.3~0.5寸,局部酸脹感為度,避免深刺傷及深部血管。
- 灸法:可溫和灸5~10分鐘,適用於寒性痺證。
配伍應用
- 配聽宮、翳風,強化通耳竅之效;
- 配合谷、少商,清利咽喉。
古籍文獻
- 《針灸甲乙經》:「天窗,在曲頰下扶突後,動脈應手陷者中。」
- 《醫宗金鑒》:「主治頸瘻暴喑,氣哽耳鳴。」
窗聾(天窗)之應用,體現中醫「經絡所過,主治所及」理論,透過調節小腸經氣機,改善頭面官竅功能。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