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五風變內障」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五風變內障
病證名,首見於《秘傳眼科龍木論》,又名「五風之證」、「五風變」或「五風變成內障證」。此證為五種內障眼疾之統稱,分別為青風、綠風、黃風、烏風與黑風。其發病急驟,變化迅速如風,且瞳神散大,並顯現不同色澤,古人依此特徵命名為五風。此類病證屬於內障範疇,與現代醫學所稱之青光眼相似。
其中,青風、綠風、黃風較為常見,烏風與黑風則較罕見。黃風多為疾病後期之重症,患者多已失明,係因病情惡化,風火上逆,氣血瘀滯所致。
病因病機
五風變內障多由以下因素引發:
- 情志過傷:憂思鬱怒,肝氣鬱結,化火生風,上擾目竅。
- 肝膽風火升擾:肝陽上亢,或肝膽火盛,風火相煽,衝擊目絡。
- 肝腎陰虛:陰虛火旺,虛陽上浮,灼傷目中清竅。
- 氣血不和:氣滯血瘀,阻滯目絡,神水運行不利,致瞳神散大而色變。
《秘傳眼科龍木論》記載:「此眼初患之時,頭旋偏痛。亦是臟腑虛勞,肝風為本。或一眼先患,或因嘔吐雙暗。毒風入眼,兼腦熱相侵,致令眼目失明。」強調本病與肝風內動、臟腑虛損密切相關,發病初期即需積極治療。
臨床表現與分類
- 青風內障:瞳神略散,色微青,視物昏朦,時有頭目脹痛,多因肝鬱氣滯或陰虛風動所致。
- 綠風內障:瞳神散大,色呈淡綠,眼珠脹硬,頭痛劇烈,伴噁心嘔吐,屬肝膽火熾或痰火上攻。
- 黃風內障:瞳神極度散大,色黃濁,視力喪失,多為綠風惡化而來,氣血瘀滯,目絡閉塞。
- 烏風內障:瞳神散而色暗烏,視物變形,常因肝腎虧虛,風痰上擾。
- 黑風內障:瞳神散大,色暗黑,視力驟降,多屬陰陽俱虛,風邪深伏。
治療原則
歷代醫家主張辨證施治,根據風、火、痰、虛等不同病機選方用藥:
- 肝鬱化火:宜疏肝清熱,方選丹梔逍遙散加減。
- 肝膽風火:當瀉火熄風,可用羚羊角鉤藤湯或綠風羚羊飲。
- 肝腎陰虛:需滋陰降火,常選杞菊地黃丸或明目地黃丸。
- 痰瘀阻絡:治以化痰通絡,如溫膽湯合血府逐瘀湯化裁。
《龍木論》推薦初期急用「除風湯」以疏風瀉火,「通明補腎丸」固本培元,均為古代眼科名方。
古籍記載與延伸探討
五風變內障之描述散見於《龍木論》、《審視瑤函》等眼科專著,後世醫家進一步闡明其與「五輪八廓」理論之關聯,認為病位多屬肝膽、腎水輪異常。相關證治可參見「青風內障」、「綠風內障」等各條目,以明辨細微差異。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