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五風之證」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五風之證詳述

五風之證的由來與概念

五風之證乃中醫眼科特有的病證分類,首見於清代《醫宗金鑒·眼科心法要訣》。此說以瞳神顏色變化為主要辨證依據,將眼內障病分為五類,合稱"五風變內障"。其理論基礎源於五臟配五色、五行相生相剋的中醫整體觀念,認為目疾變化與臟腑功能失調密切相關。

五風各證詳解

黃風

  • 主證特徵:瞳神呈現黃色
  • 病理機制:多因脾濕化熱,濕熱蒸騰上擾清竅;或肝膽火盛,鬱而發黃。黃為土色,與脾胃相關,常見於久病痰濕內蘊或黃疸性眼病。
  • 證候發展:初期目赤微痛,視物昏朦;漸至瞳神黃濁,最終可致光感喪失。

綠風

  • 主證特徵:瞳神變為綠白色
  • 病理機制:肝鬱化火,風火相煽,上攻目系。綠屬木色,與肝膽相應,多見於急性青光眼類病證。
  • 證候特點:常伴頭目脹痛,眼球堅硬如石,嘔惡眩暈等肝陽上亢之象。

黑風

  • 主證特徵:瞳神轉為黑色
  • 病理機制:腎陰虧竭,虛火上炎;或寒凝血瘀,玄府閉塞。黑為水色,主腎病,多屬久病及腎的危重證候。
  • 臨床表現:視野缺損,入暮不見,最終瞳神散大無光。

烏風

  • 主證特徵:瞳神顯烏紅色
  • 病理機制:心火亢盛,血瘀絡阻;或陽虛寒凝,血行不暢。烏紅相間提示心腎同病,血瘀與火鬱並見。
  • 病程特點:發病較緩,時輕時重,瞳孔邊緣常有瘀斑。

青風

  • 主證特徵:瞳神變為青色
  • 病理機制:肝氣鬱結,風痰上擾;或氣血兩虛,目失所養。青為木之色,主肝病,多見於慢性眼壓升高的早期。
  • 症候特徵:頭眼微脹,視物不清,睛珠稍硬。

治療原則

五風之證的治療當遵循"審因論治"的原則:

  1. 黃風:健脾化濕為主,佐以清熱明目,常用五苓散加減
  2. 綠風:平肝熄風為要,配合瀉火降逆,羚角鈎藤湯為基礎方
  3. 黑風:滋腎填精為本,兼以通竅活血,左右歸丸加減
  4. 烏風:清心降火為先,佐以活血通絡,血府逐瘀湯化裁
  5. 青風:疏肝解鬱為主,輔以化痰通絡,逍遙散加減

歷代醫家強調五風可相互轉化,臨證需動態觀察瞳色變化,及時調整治療方案。此外,外治法如針灸(取睛明、太陽等穴)、藥熏等常作為輔助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