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五更溏泄」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五更溏泄,病證名。即五更泄。《不居集.泄瀉》:「五更溏泄。有腎虛失閉藏之職,五味子丸;亦有食積,香砂枳術丸;寒積理中湯;酒積葛花解酲湯。」

五更溏泄是指早晨五更時分出現的腹瀉,多為清稀水樣便,伴有腹痛、腹脹、食欲不振等症狀。本病多由脾胃虛弱、寒濕內生、飲食不節等因素引起。

脾胃虛弱是五更溏泄的主要病因。脾胃主運化水谷,若脾胃虛弱,則運化功能失常,水谷不化,聚而成濕,濕邪困脾,脾失健運,水谷不化,便溏泄。

寒濕內生也是五更溏泄的重要病因。寒濕之邪侵襲人體,可導致脾胃陽氣受損,運化功能失常,水谷不化,便溏泄。

飲食不節是五更溏泄的常見誘因。飲食不節,過食生冷、油膩、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可損傷脾胃,導致脾胃功能失常,水谷不化,便溏泄。

五更溏泄的治療,以健脾益氣、化濕止瀉為主。可用五味子丸、香砂枳術丸、理中湯等中藥治療。

五更溏泄的預防,應注意飲食調節,避免過食生冷、油膩、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不暴飲暴食,不吃過飽。平時要注意鍛鍊身體,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

五更溏泄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脫水、電解質紊亂等嚴重後果。因此,如果出現五更溏泄的症狀,應及早到醫院就診,以免耽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