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五更泄瀉」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五更泄瀉,病證名。見《症因脈治.泄瀉論》。即五更泄,詳該條。

《症因脈治.泄瀉論》曰:五更泄瀉,五更即黎明,泄瀉即大便泄瀉。黎明時大便泄瀉,稱為五更泄瀉。

五更泄瀉的病因,有外感、內傷、飲食、情志等多種因素。外感六淫,如風寒、暑濕、燥熱等,侵襲人體,可導致五更泄瀉。內傷脾胃,如脾虛、胃弱、肝腎不足等,可導致五更泄瀉。飲食不節,如過食生冷、肥甘厚味等,可導致五更泄瀉。情志不遂,如憂思、惱怒、恐懼等,可導致五更泄瀉。

五更泄瀉的症狀,主要表現為黎明時大便泄瀉,糞便稀薄,色黃或白,量多,腹痛不適,或伴有噁心、嘔吐、食欲不振等。

五更泄瀉的治療,以清熱利濕、健脾和胃為主。可用白頭翁湯、葛根芩連湯、五苓散等。若有外感因素,可加用辛溫解表藥;若有內傷因素,可加用健脾益氣、滋陰補腎等藥。

五更泄瀉的預防,應注意飲食衛生,不吃生冷、油膩、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累。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情緒激動。

五更泄瀉,如果治療不當,可導致脫水、電解質紊亂,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一旦出現五更泄瀉,應及早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