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五花障」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五花障

定義與病機
五花障為中醫眼科病證之一,見於《證治準繩·雜病》。此症以眼珠(神珠)表面出現斑駁雜色障翳為特徵,成因與五臟經絡之氣俱損有關。中醫認為,五臟精氣上注於目,若臟腑功能失調,氣血不暢,則濁邪滯留目絡,結聚為障。其病機關鍵在於「氣滯血瘀」「痰濕凝結」,導致膏外(眼球表層)形成高厚顯著之翳障。

鑑別診斷

  1. 斑脂翳:屬瘢痕性翳障,多因外傷或潰瘍後結痂而成,質堅固難退。
  2. 瑪瑙內傷:翳薄而輕,未遮蔽瞳神,病位較淺。
  3. 五花障:翳色雜亂,高凸於眼表,病位在「膏外」(眼球外層),屬可退性障翳,與前兩者之不可逆性損傷有別。

臨床表現

  • 外觀:翳障斑斑點點,色澤不一(或青、赤、黃、白、黑雜陳),形狀不規則,邊界模糊。
  • 自覺症狀:可伴視物昏朦、目澀脹痛,但瞳神功能未受損。

治療原則

  1. 辨證用藥

    • 氣滯血瘀:宜行氣活血,方選《血府逐瘀湯》加減,或配合桃仁、紅花等破瘀之品。
    • 痰濕凝結:宜化痰散結,常用《二陳湯》合《海藻玉壺湯》化裁。
    • 五臟虛損:依臟腑虛實調補,如肝腎陰虛用《杞菊地黃丸》,脾虛濕蘊用《參苓白朮散》。
  2. 外治法

    • 傳統眼藥:可選《八寶眼藥》或《撥雲散》局部點目,以退翳明目。
    • 針灸取穴:攢竹、睛明、太陽等穴,疏通目絡氣血。

古籍補充
《審視瑤函》提到:「障生多色,臟氣之華」,強調五臟之病可現於目。五花障之「五色」正對應五臟病變:青屬肝、赤屬心、黃屬脾、白屬肺、黑屬腎,臨證需細察翳色偏重,輔助判斷病源臟腑。

預後與轉歸
此證若早期對證施治,其翳可漸消退;若遷延失治,恐轉為「沉翳」(深層固定性翳障),則療效難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