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五決」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五決
「五決」為中醫診斷學術語,出自《素問·五臟生成篇》,其核心在於透過五臟脈象的變化,判斷疾病之深淺輕重,並推測預後吉凶。「決」者,判斷之意,強調醫者需於臨證時,以五臟脈象為綱紀,審察病機。
理論基礎
1. 五脈與五臟相應
「五決」所依據之「五脈」,即五臟所主之脈象,具體如下:
- 肝脈弦:肝主疏泄,其脈應春令,和緩而略帶弦象。若弦緊太過,主肝氣鬱滯;弦細無力,則肝血不足。
- 心脈洪:心主血脈,其脈應夏令,洪大有力。若洪數過甚,多屬心火亢盛;洪而散亂,則心氣耗散。
- 脾脈緩:脾主運化,其脈應長夏,從容和緩。若緩而無力,為脾氣虛弱;緩而兼滑,則濕濁內蘊。
- 肺脈浮:肺主氣司呼吸,其脈應秋令,輕浮而略澀。若浮而無力,為肺氣不足;浮緊則風寒束表。
- 腎脈沉:腎主藏精,其脈應冬令,沉實有力。若沉細無力,為腎精虧虛;沉而緊硬,則寒凝下焦。
2. 五決與病機關聯
《內經》強調「五臟之象,可以類推」,意指五臟脈象不僅反映本臟病變,亦能旁及相生相剋之臟腑。例如:
- 肝病傳脾:肝脈弦急過甚,而脾脈反見弱象,示木旺乘土,當防脾土受伐。
- 心病及肺:心脈洪數,而肺脈浮散,示火灼肺金,可預見咳嗽咯血之變。
3. 預後判別
《素問》提出「五決為紀」,意指以五脈為基準,結合四時陰陽,可預測疾病轉歸。例如:
- 順逆之辨:若肝病見弦脈,符合春令生發之性,為順;若反見沉細,違逆時令,則為逆象。
- 勝負之兆:脈象與病證相應者,病情單純;若脈證相逆,如陽證見陰脈,則預後不良。
臨證應用
五決非孤立之法,需結合「四診參合」,尤重脈診與色診並舉。《靈樞·邪氣藏府病形》云:「見其色,知其病,命曰明;按其脈,知其病,命曰神。」其具體運用包括:
- 察色按脈:如面色青而脈弦,肝病無疑;若面黃脈緩,則病在脾土。
- 五行生剋:依據脈象勝復,推斷疾病傳變。如腎脈沉弱而心脈洪盛,需防水不制火之證。
五決理論體現中醫「司外揣內」之思維,將外在脈象與內在臟腑功能緊密聯繫,為辨證論治之重要依據。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