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五絕」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中醫名詞「五絕」詳解

五臟危絕證候

《中藏經》卷上所載之「五絕」,乃指五臟(心、肝、脾、肺、腎)功能極度衰竭之危重證候,各具獨特臨床表現:

心絕

心主神明與血脈,其絕證多現:

  • 面色黧黑如鐵
  • 眼神直視不轉
  • 呼吸急促而微弱
  • 汗出如油(又稱"絕汗")
  • 脈象結代或微細欲絕

肝絕

肝主疏泄與藏血,其絕證特徵為:

  • 爪甲青紫枯槁
  • 筋脈抽搐不止
  • 目合不開或瞳孔散大
  • 舌卷囊縮(男性陰囊上縮)
  • 脈弦急無胃氣

脾絕

脾主運化與統血,其絕證表現:

  • 口唇枯萎無血色
  • 肌膚鬆弛如泥
  • 嘔吐不止且無法進食
  • 大便失禁或完全不排
  • 脈緩弱至極,似有似無

肺絕

肺主氣司呼吸,其絕證可見:

  • 鼻翼煽動不止
  • 呼吸淺促,呼多吸少
  • 毛髮枯槁易折
  • 汗出如珠(陽氣外脫)
  • 脈浮散無根

腎絕

腎藏精主水,其絕證呈現:

  • 齒枯髮枯如蒿
  • 耳輪焦黑乾癟
  • 小便自遺不止
  • 腰脊疼痛不能轉側
  • 脈沉細欲絕

五臟危絕證候多現於疾病末期,臟腑陰陽精氣將竭之際,呈現臟腑機能極度失調之危象。

五種卒死候(歷代醫家論述)

《備急千金要方》之五絕

孫思邈所述五種突然致死之症:

  1. 自縊:氣道閉塞,陽氣不得升降
  2. 牆壁壓迮:外傷導致氣血運行驟停
  3. 溺水:水阻氣道,清氣不得入,濁氣不得出
  4. 魘寐:神識受擾,氣機紊亂
  5. 產乳絕:產後氣血驟虛,陰陽離決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之五絕

陳無擇對五絕之補充:

  • 強調「五絕」皆屬「卒死」範疇
  • 提出急救基本原則為「通氣道,復陽氣」
  • 記載多種急救針灸療法

《壽世保元》之五絕

龔廷賢所論述的五種急症:

  1. 自縊:頸部經脈受阻,影響諸陽經氣血運行
  2. 牆壁壓:外傷導致氣滯血瘀,臟腑受損
  3. 溺水:水寒之氣閉塞孔竅,陽氣暴脫
  4. 魘魅:神識受邪氣干擾,類似現代醫學所言之"猝死綜合症"
  5. 凍死:寒氣過盛,陽氣衰竭

《醫學心悟》之五絕

程國彭所述五種急危重症:

  1. 自縊:氣道閉塞,陽氣不得下降,陰氣不得上升
  2. 摧壓:重物壓傷導致氣血阻滯,經絡不通
  3. 溺水:肺氣閉塞,水寒傷陽
  4. 魘魅:邪氣干擾神明,陰陽失調
  5. 服毒:毒物損傷臟腑,氣血逆亂

以上歷代醫家對「五絕」的論述雖有差異,但核心概念皆指突發性、危急性極高的生命威脅狀態,中醫理論尤其重視這些情況下「氣機驟停」的病機特點。